國務院常務會議日前剛剛討論通過了《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日前,頁巖氣二次招標正式開標,共有83家企業參加投標。其中國企仍舊是主角,但此次招標首次向民企敞開大門,民營企業占比也達到了1/3,招標結果將于11月中旬公布。仍面臨著開發難度大成本高、配套稅收補貼政策缺乏,明晰的礦權管理機制缺乏等問題。
競爭激烈 民企仍顯弱勢
此次招標共推出20個區塊,總面積為20002平方公里,分布在重慶、貴州、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河南8個省(市)。不同于2011年第一輪頁巖氣招標采用的邀請制,本輪招標則采用公開招標方式,為具備經濟和技術實力的多種投資主體進入頁巖氣勘查開發領域提供機會,意在通過市場競爭機制,加快我國頁巖氣勘查開發進程。
據媒體粗略統計,在參加此次投標的企業中,既包括中石油、中石化等各大能源類央企,也有地方國企、民營企業,也有相關外資技術公司與投標公司共同參與。現場還出現了一家房地產公司北京兆泰置地。
一位接近招標工作的人士告訴記者,這次競標競爭非常激烈,投資額度也很大,相應的風險也很大。很多有實力的企業并沒有參加競標,區塊條件不理想、開發成本高是企業最主要的顧慮。
“競爭還是很激烈的,一個區塊平均有七八個公司競爭,最多的有十多家公司競爭。”一位參與招標會的公司負責人這樣說。湖南、湖北、重慶等地的區塊因地質條件較好、面積較大而受到熱捧。而由于資金實力以及對項目的預期不同,企業報價亦參差不齊,有的超過17億元,有的則不足5000萬元。
頁巖氣第二次招標這場大戲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它首次向民企敞開了大門,民企能否分得一杯羹一直以來都是頁巖氣這場大戲中業界最為期待的。但在現場由于資金和技術上的差距,民企在本輪競爭中仍顯弱勢。不少投標企業人士坦言,對于中標信心并不是很大。與動輒上10億元的投入相比,民營企業報價頗顯“寒酸”。除此之外,與眾央企相比,民營企業更缺乏石油石化方面的資源和基礎。
開發難度大 成本高仍是瓶頸
雖然招標火熱,但頁巖氣市場似乎離真正商業化還很遙遠。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我國頁巖氣開發在技術、資源潛力等方面尚存很多未知數,能否形成工業產氣能力也未明朗。掘金頁巖氣市場,還需具備一定的資金實力和技術儲備,不能盲目過熱。但在開標會現場多位企業負責人均表示,盡管實現商業化或仍需三到五年, “搶占先機”、“作為戰略資源”、“當做未來增長點”等成為企業參與此次招標的理由。
開發難度大和成本高是當前頁巖氣開發面臨的首要問題,據接近招標工作的人士介紹,為了避免區塊重疊問題,當前招標的20個區塊多為盆地邊緣或過渡區塊,頁巖氣資源稟賦相對較差,地質地貌比較復雜,開發難度大、成本高。據悉,目前我國頁巖氣單井成本為4000萬元至8000萬元之間,而美國巴奈特頁巖氣單井成本僅為1700萬元至2300萬元之間。
業內有專家指出,當前我國頁巖氣開采技術相對滯后,成本偏高,需要盡快制定頁巖氣價格補貼措施,采取免稅、退稅等手段鼓勵頁巖氣勘探開發。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主任張大偉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我國頁巖氣開發還面臨著配套稅收、補貼政策缺乏,明晰的礦權管理機制缺乏,有效監管制度和核心技術缺乏,地質基礎工作薄弱以及管網設施不足等問題。
重慶市國土房管局副局長周時洪表示,作為此次我國頁巖氣熱點區域,重慶方面已經在研究相關補貼措施。參照現有天然氣的補貼措施,未來在頁巖氣開采上,將在價格、稅收方面針對企業出臺補貼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