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石油化工網訊: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太平洋(601099,股吧)石油管道二期工程25日正式啟用。這一管道全長大約4200公里,由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歷時6年建造,耗資250多億美元。
一些市場分析師認為,俄羅斯將借助這一管道開拓亞洲市場,擴大美國市場,鞏固俄羅斯在國際原油市場的重要地位。
這一管道西起伊爾庫茨克州的泰舍特,東至俄羅斯太平洋沿岸的科濟米諾灣。管道一期工程包括鋪設從泰舍特至斯科沃羅季諾的管線,以及在科濟米諾灣建設一些石油出口設施。二期工程計劃建設從斯科沃羅季諾至科濟米諾灣的石油管道。一期工程已經于2009年12月正式投入運營,二期工程2010年初開工建設。
管道運營商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總裁尼古拉·托卡列夫在啟用儀式上說,二期工程運輸的大部分原油目的地是美國。
據俄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網站,托卡列夫說:“美國市場將接收35%來自科濟米諾灣的石油,大約30%運至日本,其余的運至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和韓國。”
俄石油管道運輸公司說,管道一期工程今年運輸的原油近三分之一出口至日本。
一些市場分析師認為,管道二期工程完工后,俄羅斯已掌握新的石油籌碼,即通過調整向東方和西方市場供應原油的比例,影響兩個市場,這對長期依賴俄羅斯能源供應的一些歐洲聯盟成員國傳遞了一個警告信號。
俄羅斯是全球主要石油生產國,原油日產量大約1050萬桶。全長大約5萬公里的俄羅斯石油管道網以西西伯利亞為中心,向歐洲運輸石油。俄羅斯已經逐漸多元化石油出口目的地。
法新社報道,俄羅斯希望這一管道運輸的石油價格成為亞太地區的石油定價標準之一,挑戰美國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定價標準。一些交易商認為,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的價格過于受美國政治因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