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0月15日從內蒙古自治區經信委及自治區大型煤化工企業了解到,“十一五”以來,內蒙古煤制油產業發展迅速,目前已投產和在建的產能總共近 200萬噸/年,相當于我國新增了一座千萬噸級儲量的油田。同時,內蒙古煤制油項目的技術水平躍居世界領先,經濟效益也頗為可觀,煤制油的市場競爭優勢正日益凸顯。
據內蒙古經信委原料處處長任玉祥介紹,“十一五”以來,內蒙古依托豐富的煤炭資源,大力發展煤制油等新型煤化工產業,神華集團世界首套百萬噸煤直接制油示范項目,內蒙古伊泰集團16萬噸/年煤間接液化項目,內蒙古慶華集團利用煉焦回收副產品煤焦油、焦爐煤氣、粗苯生產20萬噸/年汽油、10噸 /年柴油項目等生產裝置相繼建成投產,形成了煤炭直接液化、煤炭間接液化、煤炭煉焦副產品制油,總產能達到142萬噸/年的規模。這些生產線實現了穩定、長周期、安全運行,各項經濟技術指標也都達到或超過設計值,居國際先進水平。
神華煤制油鄂爾多斯分公司總工程師舒歌平告訴記者,神華煤直接液化示范生產線規模是目前國外最大同類裝置的30倍。依據2009年以來的試產數據綜合測算,目前示范生產線每生產1噸油品耗煤3.5噸,除去燃料煤,每生產1噸油品的凈原料煤消耗量為2噸,煤炭轉化率達到91%。目前,綜合測算煤直接制油項目的能源利用率已經達到57.42%,而中國內地大型火電站的能源利用率只有30%左右。
項目的經濟效益也很可觀。神華煤直接液化項目2011年實現利潤4.06億元,利稅12.13億元;今年1~7月,實現銷售收入39.2223 億元,累計實現稅收7.2876億元。內蒙古伊泰集團煤間接液化項目生產1噸油品平均可獲凈利潤約800元。慶華集團表示,今年煤炭市場低迷,生產1噸焦炭虧損500元左右,但由于煉焦副產品制汽柴油效益好,今年上半年全集團依然盈利5000多萬元,集團計劃再擴建煤焦油制柴油產能。
另據悉,前不久,國家發改委已將內蒙古納入國家《煤炭深加工示范項目規劃》,內蒙古煤制油擴容項目有望付諸實施。目前,神華煤直接液化示范工程正在籌備建設兩條新的生產線,未來神華煤直接液化制油項目總規模將達到500萬噸/年,這一規劃已經得到國務院批復。內蒙古伊泰集團也已經規劃了200萬噸/年的煤制油二期項目,預計近期將獲批。此外,伊泰集團還計劃到“十二五”末期建成煤礦—煤制油—煤化工延伸加工一體化的540萬噸/年煤制油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