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深抽工藝填補國內多項技術空白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09-02-19 天山網 關注度:0]
摘要: 2009年1月25日,隨著新年鐘聲的敲響,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藝技術在2008年為原油產量突破600萬噸宏偉目標做出了較大貢獻,通過難題攻關,開展技術創新,又迎來了國內首創有桿泵泵掛4020m在T302井試驗獲得成功,這標志著塔河油田深抽...
2009年1月25日,隨著新年鐘聲的敲響,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藝技術在2008年為原油產量突破600萬噸宏偉目標做出了較大貢獻,通過難題攻關,開展技術創新,又迎來了國內首創有桿泵泵掛4020m在T302井試驗獲得成功,這標志著塔河油田深抽工藝技術已經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填補了國內有桿泵深抽工藝多項技術的空白。
隨著塔河油田老井能量的遞減,部分機抽井動液面下降較快,常規有桿泵泵掛深度已達到極限,嚴重影響油井的正常生產。針對這一難題,西北油田分公司工程技術研究院總工趙海洋同志憑著多年豐富的工作經驗,意識到這將是老油田開采技術的瓶頸難題,立即組織相關采油技術人員成立塔河油田深抽工藝項目組,在“大膽創新、深化研究、不斷進取”的指導思想下,提出了“三步走”的戰略,即提出一個思路、作為一項研究;引進一項技術、突破一遍革新;成功一項技術、解決重大難題。結合塔河油田有桿泵采油工藝技術現狀,常規小泵深抽工藝存在泵掛受限、沖程損失大,泵效低,負載高的特點,難以滿足油井的正常開采。
在2008年5月,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大膽開展理論創新,打破常規有桿泵運動規律,創新地提出了側流減載設想,通過側流閥分載液柱載荷,實現上沖程吸液、下沖程排液新理念,采用實心長柱塞替代空心柱塞,提高抗拉強度2.5倍。在2008年先后兩次邀請國內石油高校、科研單位、油田等專家進行技術論證,并對配套的皮帶抽油機、桿柱的優化等設計模型提出了新的技術策略,一致認為該采油技術方案思路新穎、原理可行、有利制造、應用廣泛。在分公司領導及相關處室的大力支持下,在2008年12月該側流泵研制成功,并申報國家技術專利。
2009年1月,在開發處的組織下,在采油廠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優化選井最終確定在T302井開展側流泵現場試驗,該井在2008年12月因小泵深抽嚴重供液不足關井。通過多次現場施工方案的優化設計論證,設計了四級桿柱優化組合,首次應用1100型皮帶抽油機、加重桿、玻璃鋼抽油桿、防脫器、扶正器等新工藝,首創國內有桿泵最大下深4020m、最長泵筒11.3m、最大沖程7.8m新目標,與常規有桿泵相比,減輕載荷18%,提高泵效25%。
通過方案設計論證、現場施工組織、全程技術指導、全面質量控制,在2009年1月25日試抽獲得成功,穩定生產后預計產液20t/d,產油18t/d,泵效80%,年增油將達到6000噸以上。根據本次試驗取得的成功經驗,相繼第二代產品側流減載泵、第三代產品階梯式深抽泵將投入試驗,該深抽工藝技術的試驗成功加快了塔河油田深抽工藝技術的發展,促進國內采油工藝技術的進步,為塔河油田“十一五”創千萬噸級大油田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