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錄井完成核磁共振錄井技術調研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09-11-27 中國錄井網 關注度:0]
摘要: 1. 項目技術特點
核磁共振錄井原理與核磁共振測井原理一樣,都是通過利用地層流體的氫原子核在固定磁場的作用下產生核磁共振,原子核吸收能量后就從低能態躍遷到高能態。這一過程所需的時間(自旋量子弛豫時間),對不同物質來說是不同的...
1. 項目技術特點
核磁共振錄井原理與核磁共振測井原理一樣,都是通過利用地層流體的氫原子核在固定磁場的作用下產生核磁共振,原子核吸收能量后就從低能態躍遷到高能態。這一過程所需的時間(自旋量子弛豫時間),對不同物質來說是不同的。核磁共振錄井儀就是利用這一原理測定巖石空隙中氫原子核磁共振馳豫時間來確定巖石的孔隙度、滲透率,馳豫時間越長,孔隙度越小,馳豫時間越短,孔隙度越大。該項技術在室內儲層評價、開發試驗研究及現場核磁共振錄井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油氣田勘探開發的研究與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電子、機械、計算機科技的進步,核磁共振錄井技術也不斷得到完善,性能優良的新產品、可靠的新工藝、設備維護方法及操作規程也不斷得到更新。
項目圍繞著如下6個方面開展了詳細調研:1)核磁共振錄井原理;2)儀器研制情況(RecCore2500型核磁共振巖樣分析儀、上海神開SP-201型P-K錄井儀0 NMR-2M分析儀);3)現場應用情況;4)中原油田P-K儀儲集層評價標準與SR—2P01 PK分析儀錄井操作規程;5)SK-2P01型P-K油氣快速評價儀的維修與保養規定;6)核磁共振錄井發展方向分析。
項目調研資料收集面廣,代表性強,涵蓋了核磁共振錄井原理、儀器研制情況、技術標準、現場應用情況、發展方向分析等多個方面。其成果反映了核磁共振錄井新技術研究現狀、現場應用狀況和發展趨勢,對核磁共振錄井新技術研究動態有了比較清晰地認識。
2.主要認識
1)通過項目調研,了解和掌握當今國內外核磁共振錄井新技術發展趨勢及最新研究成果,為江漢油田選擇核磁共振錄井新技術和引進設備,為今后的核磁共振錄井技術應用攻關研究,從調研成果中得到啟迪和借鑒,為使攻關研究成果具有創新性,并使其在錄井行業中具有先進性和可比性提供可靠的調研資料。
2)生產上普遍應用的P-K儀,分析具有快速等優點。P-K儀測定的孔隙度、滲透率參數,與其他錄井手段相結合,能為現場人員快速提供解釋油氣層的物性參數,分析流體性質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3)利用PK儀或NMR核磁共振儀確定泥(頁)孔隙度,再利用孔隙度同密度的關系方程確定泥(頁)巖密度,理論上要比傳統的泥(頁)巖密度計測定結果準確。
4)-6)-限于篇幅,略。
3.建議
1)引進具有T2譜記錄功能的核磁共振錄井儀,不斷完善現有的P-K錄井儀和相關分析技術;
2)組織力量研究核磁共振錄井資料綜合應用技術,如在儲層保護、油氣綜合分析、地壓檢測方面的應用;
3)推廣已有的核磁共振錄井資料與氣測、測井含水(油)飽和度結合定量評價油水層方法;
4)制定相關解釋標準和儀器操作規程、維護保養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