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隨著上海世博會石油館正式開館,有海洋工程領域“航空母艦”之稱的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的模型在展區一樓技術工藝展區展出。中國石油館新聞發言人王文有表示,這一鉆井平臺已于今年春順利出塢,預計將于2011年順利投產。
這是中國首次自主設計、建造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對加速中國海洋工程裝備開發、設計和制造,提升深水作業能力等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據介紹,這座深水鉆井平臺為中海油石油公司所有,由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七○八研究所和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聯合承擔設計,由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承建,是中國實施深水海洋石油開發戰略的重點配套項目之一。
此鉆井平臺可以在時速45海里的大風下正常作業。最大作業水深3050米,鉆井深度10000米,設計壽命30年,總造價近60億元人民幣。
這一鉆井平臺的投產,標志著我國石油勘探開發正在向深海挺進。原中海油總公司副總裁高志凱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世界海洋油氣儲量分布來看,50%的深海油氣資源都集中在300-500米范圍內的深海,低于200米的海洋范圍內的油氣資源僅占總量的7%。在此背景下,中國開發深海油氣資源是國內能源開發的必經之路。
“我國的石油公司在陸地及淺海油氣開發方面已經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和技術,然而相對于國際石油巨頭,我國在深海油氣開發的技術、設備、勘探開發等整體方面仍較為落后。”高志凱表示,我國未來的深海油氣資源開發需要保持開發的態度,開展更多的海外技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