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采油六廠工程技術大隊技術人員介紹,定位平衡壓裂工藝是通過定位平衡壓裂封隔器上的長膠筒和噴砂體的組合來控制壓裂目的層的裂縫形成的位置和吸液炮眼的數量,達到裂縫定位和使目的層產生水平裂縫的目的。這項技術在大慶油田中后期高含水開發階段曾初步應用上百口井,工藝成功率達96%,平均單井日增油9噸以上,含水率下降4到8個百分點。近年來,針對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厚油層不同結構界面的情況和剩余油分布的類型,這個廠為進一步增加厚油層內剩余油的動用程度,在壓裂挖潛上提出了改造無夾層厚油層低滲透部位的思路。
無夾層定位壓裂技術是在定位平衡壓裂工藝的基礎上,通過長膠筒封隔器直接封堵厚油層內高滲透部位,將一定范圍內的巖層及炮眼覆蓋,使其成為一個整體共同作為隔層,實現對厚油層內低滲透部位剩余油的挖潛。這項技術的關鍵是高承壓長膠筒封隔器。采油六廠工程技術人員經過3年試驗攻關,突破了承壓和防砂的技術難關,完成了高承壓即最高可達50兆帕的長膠筒研制。
2010年,采油六廠開展了無夾層定位壓裂試驗。這是大慶油田首次將定位壓裂的對象由具有穩定結構界面的油層拓展到無結構界面的油層,8月5日,試驗獲得成功。在試驗區1口注入井上實施壓裂措施后,這口井注入壓力下降了0.4兆帕,注入量從53立方米提高到80立方米,吸水剖面得到有效調整。由此可以證明,長膠筒無夾層定位壓裂技術可實現注入井的有效注入,可助力油田水驅持續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