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3日,中國石油旗下子公司中石油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中石油國際),與皇家荷蘭殼牌子公司澳大利亞殼牌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35億澳元,共同完成對澳大利亞規模最大的煤層氣生產商Arrow能源公司(下稱Arrow能源)的收購。據筆者從《財經國家周刊》獲悉,中海油計劃在內蒙古建設的40億立方米項目正在審批。同時,一條橫跨蒙、晉、冀、津四省區市、年輸氣量達150億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氣管線已完成環評公示。中石化總裁王天普在2010中國國際石油化工大會上公布了中石化未來10—15年的戰略目標,其中王天普在會議上特別提到了煤層氣的開發。早在今年2月份中石化就宣布了旗下華東分公司與淮南礦業集團聯手開發煤層氣。
三大石油巨頭紛紛下注煤化工,聚焦煤層氣,預示著新一輪的新能源——煤層氣之爭日益明朗化,同時說明煤層氣作為一種新型環保能源,開始從配角走上舞臺,成為下一個開發產品的新寵。
天然氣漲價引爆煤制天然氣機遇
天然氣終端價格開始上漲。北京非居民天然氣價格、西寧天然氣及集中供暖價格于9月28日集中上調,沈陽、合肥、長沙等全國多個城市正陸續舉行天然氣價格聽證會,準備提價事宜。目前各地天然氣漲價此起彼伏,其原因是我國天然氣消費已進入快速增長期,近5年的平均增速達到了17.6%,但供應的增加卻趕不上消費的增長,導致天然氣缺口始終存在。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我國的天然氣缺口將達到300億立方米。另據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預測,到2020年我國天然氣的消費量將達到2500億立方米。業內認為,即使我國的天然氣產能高速增長,到2020年產量預計達1700億立方米,但國內的產能缺口仍將在400億立方米到800億立方米之間。中國化工網分析師周翠平認為:天然氣缺口的始終存在將促使煤制天然氣及煤層氣開發的升溫,新型煤化工將迎來它發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