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美國頁巖氣由中小企業唱主角的開發模式相比,中國國有大公司主導的老路越來越受到質疑。
“頁巖氣改變了一切。”這是近期流行于美國天然氣領域的新格言。2009年,美國頁巖氣產量達到1000億立方米,天然氣儲量驟增40%,這不僅使美國坐上國際天然氣領域的頭把交椅,而且一躍成為了天然氣出口國。
美國頁巖氣革命的影響很快波及到中國,近日,國土資源部關于頁巖氣區塊的招標計劃新鮮出爐,最終6個頁巖氣區塊的招標對象被鎖定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陜西延長石油集團四家國有壟斷公司上,其他中小企業并沒有機會分食這塊蛋糕。
事實上,從2009年開始,憑借自身多方面的優勢,國內大型石化央企已經先后對頁巖氣的開發進行戰略布局。2009年11月,中石油聯手殼牌在四川布下棋子——啟動首個頁巖氣項目。2010年12月,中石化彭水區塊首個頁巖氣項目開工。中海油不僅此前收購美國第二大天然氣生產商切薩皮克能源公司頁巖油氣項目的部分權益,近日也發布消息稱看好重慶頁巖氣區塊開發。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經濟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姜鑫民告訴《能源》雜志記者,此次招標是我國在石油天然氣領域的首次招標,不同于國外的技術壟斷,目前我國在石油天然氣領域資源的探礦權和采礦權主要由國有企業行政壟斷。
“在美國,85%的天然氣是由中小企業貢獻的,由于美國天然氣行業競爭較為充分,中小企業為了生存不得不加快創新,而技術創新在短時間內轉化為生產能力,最終促成了美國天然氣行業的大發展。”中海油能源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陳衛東認為,美國的這種生產方式提高了美國天然氣整體開采水平。
與美國中小企業唱主角的開發模式相比,中國頁巖氣的開采仍然采用國有大公司主導的老路,很多人對此心存疑慮,美國的開發模式能否給中國提供借鑒,令人深思。
解碼美國模式
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估算,在美國非常規天然氣中,頁巖氣儲量巨大,廣泛分布于美國48個州。EIA認為,未來美國天然氣可采儲量的增長將主要來自非常規天然氣藏,預計頁巖氣產量到2013年將占到天然氣總量的35%,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上升到55%。頁巖氣產量的大幅增長,不僅使得美國天然氣生產的缺口消失,也使得原本美國大批計劃中的LNG進口訂單都被停建或緩建。
對此,中國地質大學教授張金川對《能源》雜志記者表示,美國頁巖氣的成功并非一日之功,其開發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21年,真正開始大規模商業化勘探和開發也是從上世紀80年初就開始,至少先于中國近30年的時間。
而華盛頓PFC能源咨詢公司的一名產業顧問在不久前的一次論壇上表示,美國頁巖氣開發得益于其商業模式的成功。頁巖氣的發展不是資源問題,而是商業模式和如何更有效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