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六號”在廣州起航,前往太平洋
昨天上午11時,伴隨著熱烈的歡送鑼鼓聲,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六號”60余位科技人員和船員告別親人,從廣州海洋地質專用碼頭起航,遠赴太平洋,執行中國大洋第23航次科學考察任務,開展為期4個月的國際海底礦產戰略勘查。
“海洋六號”是中國首艘自主研制的天然氣水合物(即“可燃冰”)綜合調查船,此行也是該船入列以來首次執行國家遠洋科學考察任務。
為了履行中國大洋協會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簽訂的《勘探合同》,根據當前國際海底區域資源研究開發形勢,中國大洋協會本次委托“海洋六號”赴太平洋西部、中部海域開展重點區域多金屬結核區等資源、環境等調查工作以及相關基礎科學研究。航次科考時間為今年6月至10月,約120天。
據介紹,我國已于1999年在國際海底獲得7.5萬平方公里的多金屬結核資源合同區,擁有對這一區域的專屬勘探權和優先開采權。“海洋六號”是中國首艘自主研制的天然氣水合物(即“可燃冰”)綜合調查船,總造價近4億元人民幣,2009年10月啟用。“海洋六號”續航力15000海里,可在國際海域無限航區開展調查,是目前世界上第一艘配置較完善的綜合地質地球物理調查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