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國家能源局局長在全國“十三五”能源規劃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全文公布。講話中稱,到2020年中國頁巖氣產量將達到300億立方米。國家能源局 2012年發布的《頁巖氣十二五發展規劃(2011-2015年)》中,對2020年產量的展望則是600到1000億立方米。國家能源局將2020年的頁巖氣產量預測值減半。摩根大通亞洲油氣香港研究中心負責人ScottDarling說。“這反映了中國天然氣市場將面臨挑戰。”
位于四川的涪陵頁巖氣田是中國第一個大型頁巖氣田。2014年,中石化表示涪陵頁巖氣田提前進入商業生產,日產量可達到200萬立方米,并將在2015年實現50億立方米產能,2017年實現產能100億立方米。涪陵頁巖氣田已在商業生產上取得了顯著成功。但專家稱,因地質條件惡劣,還有生產成本高昂,涪陵頁巖氣田的成功很難復制。
據估計中國的頁巖氣儲量在全球排名第一,中國政府希望通過復制美國的頁巖氣革命來實現天然氣開采。然而簡單的復制難度很大。由于中國崎嶇的地形,以及落后的基礎建設和頁巖氣層較深是中國頁巖氣開采的主要難題。殼牌公司表示中國油井需到很深才能找到頁巖氣。
除此之外,中國與美國土地法規不同以及管繁瑣的審批制度再度增加了殼牌的開采難度。目前中國還沒有壓裂法相關的正式監管規則,為了抵制通脹,政府控制了天然氣的價格,這可能會令殼牌等公司利潤下降。
由此可見,即使是減半之后的300億立方米的產量目標,實現起來也不是很容易。
有關調整還有待政府部門的最終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