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美國在頁巖氣開采上的巨大技術進步并有大量頁巖氣被投入到美國消費市場上,那么也不可能使得今天的美國成為天然氣產量第一大國了。短短5年,美國的氣體供應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對中國來說,現在天然氣的比重還僅僅占一次能源消費的4%而已,而放眼全球,天然氣能源消耗已經占一次能源消耗的20%左右,中國天然氣還大有可為。在這種情形之下,作為天然氣的補充能源——頁巖氣,顯然也蘊藏著不容錯失的發展機遇。
中國頁巖氣戰略啟動
儲存于頁巖中的非常規氣被稱之為“頁巖氣”。由于頁巖也屬致密的巖石,故也可歸入致密氣層氣。目前,取得工業開發成功的僅為北美洲(以美國為主)。
盡管頁巖氣的研究早在數十年前就開展了,但是如果不是2004年我國啟動西氣東輸項目、天然氣需求大幅提升,那么頁巖氣的開發利用也很難被提到議事日程上。
2010年,中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達到107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2.73%;其中,全年產量約950億立方米,凈進口122億立方米。據專家預 測,預計未來五年天然氣產量將保持在13%~15%的增長水平,而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年均增幅更高達17.5%。到2015年,國產天然氣和進口氣供應量將 在2220億~2400億立方米,頁巖氣的開發利用也將為天然氣的國內供應帶來好處。
頁巖氣的大發展要從美國市場說起。
據俄羅斯《歐亞油氣新聞》的近期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在一份工作文件中說,因頁巖氣的額外供應已中止了美國大規模進口液化天然氣的計劃,IMF預計美國將成為一個天然氣出口國。
IMF在文件中說,油價和氣價之間正在逐步脫鉤,這種發展在美國尤為明顯。這種脫鉤將隨著非常規天然氣產量、尤其是世界最大油氣進口國和消費國美國的頁巖氣產量的大幅增加而擴大。有人也認為,美國在今后的一段時期可能變成一個“重要的天然氣出口國”。
2009年,美國的天然氣產量大約有6200億立方米,已超越了俄羅斯成為第一大天然氣產出國,當年俄羅斯只有5800億立方米左右。美國天然氣產量的迅速提升,與頁巖氣的大幅增產有直接聯系。
對天然氣及非常規氣需求量很大的中國,也不可能對頁巖氣的前景忽略不計。
今年6月底,中國工程院在北京啟動了2011年重大咨詢項目“我國非常規天然氣開發利用戰略”,26位院士在內的150余位國內相關單位專家將參加 該項目的研究。該項目將通過對我國非常規天然氣形成地質條件、資源分布、富集規律的調查研究,提出我國非常規天然氣勘探開發關鍵技術、發展戰略與政策建 議,為今后10年至15年國家能源戰略決策和規劃提供科學依據。
6月27日,國土資源部再度拋出了頁巖氣探礦權的出讓招標。這是國土資源部首次針對油氣探礦權開展公開招標。該輪招標的頁巖氣探礦權區塊為湘黔南川 頁巖氣勘查區塊和渝黔湘秀山頁巖氣勘查區塊。參與招標的不僅有中石油、中石化、中聯煤層氣,而且延長油礦管理局、河南省煤層氣開發利用有限責任公司等也都 競相加入,共收到合格投標書9套,目前招標工作已轉入專家評標階段。
其實國內石油巨擘參與頁巖氣的真正節點,應該看做是去年4月以后。當時中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成立了一個新的頁巖氣勘探項目部,而中石油的川慶物探 209隊也在四川盆地完成了嘉陵江、侏羅系等3個試驗點的資料采集。雖然中石化之前與個別外資能源公司聯合開采頁巖氣,但是自己公司的大規模介入顯然是趨 勢,“如果外資企業沒有可以使用的成熟技術,中國也沒有必要選擇與外企合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石油行業分析師向記者說道。
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中心副主任張大偉曾撰文指出,到2020年我國應在全國優選出20到30個頁巖氣勘探開發區,力爭2020年實現150億到 300億立方米的年產能。據中國石油總裁周吉平的預測,2020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將達到3000億立方米,屆時頁巖氣的產能將占消費量的5%到10%。
還有哪些障礙需要逾越?
大面積開發國內頁巖氣的一個基礎在于,國內公司必須要有好的人才與技術力量。
中國主要盆地和地區頁巖氣資源量為15萬億~30萬億立方米,與美國28.3萬億立方米大致相當。
中石化南方勘探公司現階段的工作還主要集中在地質評價方面,要了解哪些地區有豐富的頁巖氣。中石化江蘇油田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實際上頁巖氣的大 致分布是可以通過儀器和以往國內開采天然氣的經驗來判定,但是具體方位下有多少頁巖氣還是需要經過縝密的調研和取證。此外,中國和美國的地理構造也不太一 樣,完全照搬海外的頁巖氣勘測技術未必是合適的。
俄羅斯有關專家也指出,頁巖氣分為幾種類型,有的會在不太深的巖層里找到,有的頁巖氣則隱藏在3000米甚至更深的巖層中。江蘇油田那位人士也指出,中國目前對于深層巖層的打井技術還不夠了解,必要時引入或者學習國外先進的頁巖氣技術也是很重要的。
他說到,假設頁巖氣埋藏深度達到5000米到6000米,那么鉆井的作業將會存在很大障礙,這就需要高超的鉆井技術和工藝,以防止漏氣或爆炸,“鉆得越深,地層的溫度越高,巖石較軟,打井會很困難。”
在美國,有公司將水平井、斷層技術相結合,粉碎了堅硬的巖石層,此外水力壓裂技術也能很快獲取頁巖氣,這大大降低了其生產成本,提高了產量。
目前,中國企業已經展開與國外公司在頁巖氣(或致密氣)的合作。今年6月21日,殼牌和中石油簽署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殼牌海外投資公司全 球戰略合作協議》。同時,雙方還簽署了加拿大油砂資源、非常規天然氣及工程技術等相關合作協議文件。據了解,雙方計劃成立的合資公司將開發一種“高度自動 化鉆井生產系統”,而設備則可能由中國企業來提供,如鉆機、服務及鉆井設備等。這種鉆井生產技術已在殼牌北美的頁巖氣開采作業中應用。
而在半年多前,中海油也收購了美國切薩皮克能源公司,根據交易條款,中海油將購入后者60萬英畝的鷹灘頁巖油氣項目33%的權益,首期支付現金10.8億美元,此外中海油也會支付部分鉆井及其他費用。
“政府對于頁巖氣的開采,也可考慮提供一定的政策保障。”國金證券研究員劉波指出,在海外有政府對頁巖氣開發商提供稅收優惠、能源基金支持等措施, 中國目前對于頁巖氣的開發顯然還是要有相對寬松的政策,比如撥出款項來鼓勵各類企業的積極參與,對于頁巖氣的定價一開始也可以定得高一點,因為頁巖氣在開 發時需要有大量資金投入,而且其對外輸送也不太可能直接走西氣東輸的一線和二線,有可能需要單獨建立一些支線管道。
當然,中國頁巖氣一開始的開發速度可能未必會如美國那么快。美國是一個能源競爭比較充分的地區,光是天然氣(包括頁巖氣)的開發商就有60多家。而 中國的天然氣有80%的產量來自于中石油,不管是供應還是開采,都可能先由中石油牽頭。如果中石油在頁巖氣開采上未能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態度,那么很多區塊 其他公司也未必能進得去。當然目前國土資源部對部分頁巖氣區塊進行公開招標,來選擇頁巖氣的投資方,可以看作是一種打破壟斷、給予各大型企業充分競爭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