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購優尼科(Unocal)被華盛頓方面阻止六年后,在本國同行中石油(PetroChina)與加拿大能源公司(Encana)的一筆巨額天然氣交易夭折不久后,中海油(Cnooc)盯上了一筆有望順利完成的北美能源交易。Opti Canada處于破產狀態,其價碼只是3400萬美元現金加20億美元債務,收購它將使得中海油擁有的已探明儲量增加5%。
撇開在總價中所占比例較低的現金部分不談,中國最大的海上石油生產企業似乎撈到了不錯的便宜,只為每桶石油儲量付出大約1美元。無論是與常規石油生產商相比,還是與價碼接近兩倍于此的近期一些油砂交易相比,這個價格都算是低的。但這也反映出讓其他人卻步的一些風險。Opti唯一的生產資產是在Long Lake油砂項目的35%權益,該項目的經營方是Nexen公司。目前該項目產量低于產能,人們對其瀝青(費盡力氣采掘出來的糊狀物質,經加工后成為原油)質量感到擔憂。
無論是否物有所值,急于構建海外資產的中國石油生產企業盯上油砂,說明它們的行為是機會主義的,就像它們投資于蘇丹等在人權記錄方面有問題的國家一樣。西方企業,包括殼牌(Shell)在內,已經因為油砂的糟糕環境影響而承受壓力。而且,即使是在油價高企的情況下,高額的前期資本投資和每桶40美元以上的盈虧平衡成本,也使得油砂項目的風險較高。中國企業高管們具有的“優勢”(如果能夠這么說的話)是,他們不那么需要理會那些自以為做好事的人,也不那么需要理會那些在事后以經濟性為由對相關交易找茬的股東。
中石化(Sinopec)在斥資47億美元投資Syncrude后,已經擁有油砂業務。而目前正在進行第二筆小額交易、凈現金達到大約30億美元的中海油,可能也會物色更大的交易。鑒于西方企業對油砂的環境影響感到畏懼,中國企業在該領域基本上不會遭遇競購者。
Lex專欄是由FT評論員聯合撰寫的短評,對全球經濟與商業進行精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