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土部欲放開頁巖氣開發權 市場前景存不確定性
對于頁巖氣將作為獨立礦種的相關申報,中國國土資源部(下稱“國土部”)目前已完成專家論證工作,近日將上報國務院。國土部專家稱,此次改革目的即在打破壟斷,讓更多企業參與開發。針對上述報告,但也有行業人士指出,頁巖氣的市場前景仍存在不確定性。
欲打破壟斷
國土資源部石油和天然氣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李玉喜日前表示,把頁巖氣作為獨立礦種后,頁巖氣勘探開發就不再受中國油氣專營權的約束。根據中國法律,中國油氣專營權屬于三大國有石油公司以及陜西延長公司。
李玉喜還表示,在管理方式上過去是“授予制”,即油公司只要完成法律規定的最低勘查投入就可以維持區塊的探礦權和開采權,但是現在對于頁巖氣區塊實行的是合同制,油公司必須完成簽訂中標合同里規定的各項投入和措施。
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大偉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國土部此次摒棄授予制目的即在于打破壟斷,以使得除國有企業及石油企業之外的企業都有機會參與頁巖氣的勘探開采。
而對于民營企業的參與,張大偉表示,只要民企擁有一定的資金及技術實力,符合國土部制定的準入標準,即可參與招標。“例如準入門檻可能是5億元,具體標準正在制定中。”
張大偉稱,與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采相比,開發頁巖氣所需資金并不高,很多企業都可以承擔。“美國全國頁巖氣產量的85%都是由6000家中小企業開采的,”張大偉說,“所以中國也將讓所有有資金和實力的企業參與其中。”他告訴本報,國土部將在今年四季度的下一輪頁巖氣招標中公布這一準入標準。
李玉喜稱,在目前階段,頁巖氣每平方公里的勘查投入仍高于常規油氣的勘查投入要求,現在達到了2萬元人民幣/平方公里,未來還將提高。
市場前景仍具不確定性
國家發改委網站8日撰文稱,據國內外多家機構估算,中國頁巖氣資源量豐富,估計超過常規天然氣。現有資料初步顯示,中國頁巖氣在南方長江流域、華北地區和塔里木盆地等大面積分布。中國已啟動全國頁巖氣資源調查,進一步確定勘探開發有利區塊。
文章稱,中石油、中石化、延長石油、中聯煤等企業通過自主勘探和對外合作,在多個頁巖氣探井或老井頁巖段中獲得工業氣流,壓裂改造后均見到良好氣流顯示,日產氣穩定在2000~10000方左右。這些都證明中國存在頁巖氣商業開采的可能性。
據了解,為推動頁巖氣開發,中國已成立了“國家能源頁巖氣研發(實驗)中心”,并在“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設立了頁巖氣開發技術研究項目,加大技術攻關力度,為頁巖氣大規模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中海油能源經濟研究所專家指出,中國在大力推動頁巖氣開發的同時也應警惕其缺點。首先,由于局限于管道輸送,頁巖氣目前的生產供給有明顯的區域化特征,如北美市場、歐洲市場,由于遠離生產地,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等亞洲的天然氣消費主要以LNG為主,頁巖氣并無太大市場。
頁巖氣與天然氣一樣,要求上游生產和下游終端消費均能長期匹配,故頁巖氣的開發生產必須有匹配的下游需求的長期保證,且后期調整非常不容易,由此造成頁巖氣開發項目啟動較油田要困難得多,這也為國內躍躍欲試想進入其中的企業展現了更加不確定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