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巖氣開發打破“均衡”
因為全球天然氣貿易具有跨區域性特點,所以很容易受到地緣政治因素影響,而消費國往往是“天然氣大戰”的直接“受害者”。近幾年俄羅斯、歐盟和烏克蘭之間的“斗氣”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
從2010年的全球天然氣貿易格局可以看出,全球天然氣生產和消費存在較大的地區差異,俄羅斯、伊朗、卡塔爾、委內瑞拉和澳大利亞是主要的天然氣供應國,西歐各國、日本、韓國等是主要的天然氣消費國,美國2010年出口到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天然氣是頁巖氣。
美國萊斯大學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為,美國頁巖氣開發將持續影響區域性的天然氣生產、需求和定價,將有助于緩解天然氣消費地區對他國天然氣的依賴,尤其是將削弱俄羅斯和伊朗在主要天然氣消費國家的影響力,使能源消費國在與“天然氣歐佩克”等潛在對手的長期博弈中占有一定優勢。
導致俄羅斯“天然氣武器”失靈
俄羅斯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在不考慮頁巖氣生產的情況下,俄羅斯將維持其天然氣出口霸主地位,其2010~2020年在歐盟天然氣市場中的份額將保持在20%以上,之后將保持在19%左右;在東北亞地區,俄羅斯將占有約16%的市場份額。然而,若將頁巖氣開發考慮在內,情況則將發生較大變化。
假設頁巖氣開發在全球范圍內達到一定規模,俄羅斯的天然氣出口仍在持續增加,但其在歐洲、東北亞的市場份額將減少。2010~2020年,俄羅斯在歐洲天然氣的市場份額將在20%以下,到2040年將減至13%,其在東北亞的市場份額將維持在12%左右。
當頁巖氣開發產生影響時,俄羅斯天然氣出口的主要方向不再是歐洲,而是遠東地區。至于俄羅斯的液化天然氣出口,目前該國在摩爾曼斯克的液化天然氣出口終端是以其巴倫支海、喀拉海和亞馬爾半島地區的油氣田開發為前提的,但俄羅斯在這些地區的油氣還沒有市場,因此液化天然氣出口很難在2030年之前形成規模。
因此,頁巖氣開發將使歐洲擺脫對俄羅斯天然氣的過分依賴,從而在與俄羅斯的博弈中占有更多主動權,歐美將能夠更直接地涉足里海和中亞事務,俄羅斯的“能源武器”將不會再對歐盟造成威脅。
降低歐盟對中亞資源國的依賴
連接中亞和歐盟的納布科輸氣管道項目已討論了近10年。歐盟提出該管道項目,一方面是想實現天然氣進口多元化,擺脫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另一方面則希望以此打開里海地區資源出口的缺口,加強里海國家和歐盟的聯系。
盡管土耳其、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和奧地利在2009年7月就該管道簽署了政府間協議,但高昂的項目投資、對其可行性的質疑、氣源以及供氣時間等問題一直困擾著歐盟諸國,成為該輸氣管道項目實施的最大障礙。如果再將歐洲頁巖氣開發因素考慮在內,該管道建設將增加更多的不確定性,因為在當前經濟條件下,開發頁巖氣比花巨資修建輸氣管道更有商業價值。
頁巖氣開發也會對土庫曼斯坦、阿塞拜疆等國的天然氣出口產生負面影響。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的預測結果表明,在不考慮頁巖氣開發的情況下,土庫曼斯坦的天然氣出口在2040年前后會有約15%的增幅,其出口的主要方向是歐洲和亞洲,但假設到時全球頁巖氣形成一定開發規模,那么中國將是土庫曼斯坦天然氣的主要買家。
同樣,頁巖氣對阿塞拜疆也有類似影響。總之,頁巖氣發展將像影響俄羅斯一樣影響里海地區的主要資源國,減少它們在歐洲的市場份額。同時,這也意味著歐盟建立連接里海和西方的“能源走廊”的難度增大。當天然氣不能在加強歐盟與中亞國家關系上起決定性作用后,將會有新的政治和經濟合作形式出現,以實現雙方國家戰略目標。
讓伊朗雪上加霜
目前,國際社會對伊朗一直實施制裁,阻礙了該國的天然氣項目開發,包括之前計劃以巴基斯坦和印度為目的地的南帕斯液化天然氣項目和另一個管道項目。由于當下完全看不到伊朗與西方國家和解的跡象,所以伊朗的出口項目重新上馬最早也要到2020年。
美國和歐洲的頁巖氣如果得以順利開發,伊朗將更難從天然氣出口中獲利。即使結束制裁,伊朗的天然氣最終可以出口,歐洲的需求窗口屆時可能已經關閉。這個前景可能為美國及其同盟提供了一個長期牽制伊朗的機會,從而使中東能更親善美國及其同盟。
如果美國及全球其他地區的頁巖氣開發受限,則未來幾十年里,美國對液化天然氣的需求將大增,伊朗極有可能成為主要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之一。對比數據顯示,在有限開發全球頁巖氣情況下,到2040年伊朗液化天然氣出口大幅增長,比全球開發頁巖氣情況下的出口量高出75%。
因此,長期來看,頁巖氣的開發可以明顯削弱伊朗將天然氣資源用作地緣政治工具的能力。研究還表明,頁巖氣的開發可以令外界對伊朗天然氣的需求推遲10年左右,這為美國尋求解決伊朗核武器問題的對策贏得了時間,同時還能使伊朗無法落實通往印度的管道項目,避免了美國與印度之間可能出現的緊張局面。
有助于中國天然氣進口多元化
分析普遍認為,無論全球頁巖氣是否得以順利開發,中國都將成為通過管道或液化天然氣形式進口天然氣的主要國家之一。實際上,全球液化天然氣貿易的興盛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國的天然氣需求增長。
因此,業內人士認為,在分析天然氣地緣政治時,中國的天然氣需求是研究重點。分析表明,中國與美國一樣,也將受益于頁巖氣的不斷開發,減少對中東國家天然氣的依賴。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報告認為,如果全球的頁巖氣未能順利開發,那么中國未來對液化天然氣和管道天然氣的需求將大幅增長。
分析認為,伴隨強勁的天然氣需求,中國與俄羅斯的關系將空前加強。雖然這并不一定直接損害美國的利益,但中美之間的能源合作勢必受到影響。對管道天然氣的依賴可能會使中國降低對中美雙邊能源消費關系的興趣,而中俄之間關系加強,還會影響到美國在東盟的穩定性。(盧雪梅)
市場影響
沖擊全球天然氣市場
2000年初,大部分分析家認為,全球尤其是美國的液化天然氣需求量將大幅增長,因此中東和非洲很多產氣國或開始投入大筆資金提高出口能力,或加入美國的再氣化終端建設。然而,事情并沒有沿設想的軌跡發展。
受金融危機和美國頁巖氣產業快速發展的影響,2009年全球液化天氣開始出現供過于求的局面。據劍橋能源咨詢公司預測,到2012年全球天然氣液化能力將達到歷史高位,液化天然氣貿易量將增至9.6億立方米/日的水平。2012~2105年,全球每年將有約20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供應過剩,其中絕大部分是液化天然氣。
國際能源署的研究表明,由于頁巖氣產量激增,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州和紐約州等傳統的能源進口區成了能源供應區。美國天然氣市場目前正處于供過于求和高庫存狀態,液化天然氣進口終端使用率極低,對液化天然氣的需求前景黯淡。
加拿大也正在為其天然氣尋找買家,液化天然氣在北美市場已沒有競爭力,卡塔爾等原來以美國為主要對象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不得不尋求歐洲和亞洲買家。
預計今后會有更多中東的液化天然氣進入歐洲和亞洲市場,由此帶來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方面可能導致這兩個地區的液化天然氣供應過量,使現貨和長期合同價格降低;另一方面將有助于歐洲擺脫對俄羅斯管道氣的依賴,使俄羅斯不得不接受較低的天然氣價。(朱文妹)
北美現狀
全球頁巖氣產業“引擎”
近10年來,多個研究機構對北美和全球的頁巖氣進行了評價,得出的結論大相徑庭。
美國國家石油委員會2003年的評價結果顯示,北美頁巖氣的技術可采儲量為1.1萬億立方米;2005年,美國能源信息署預測的北美頁巖氣技術可采儲量約為4萬億立方米;法維翰咨詢公司2008年發布報告稱,北美頁巖氣技術可采儲量高達11萬億~25萬億立方米;美國潛在天然氣委員會2009年公布的北美頁巖氣技術可采儲量則為19萬億立方米;2011年,先進資源國際公司稱,北美的頁巖氣技術可采儲量約為55萬億立方米,其中有50%在美國。
雖然不同機構得到的評價結果有出入,但可以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北美頁巖氣技術可采儲量值在不斷增大。
北美頁巖氣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目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頁巖氣開發仍處在起步階段,加拿大在2007年才開始進行頁巖氣商業開采,墨西哥今年年初才開始在頁巖區鉆探。美國的頁巖氣勘探開發技術相對成熟,產量快速增長,已超過俄羅斯,成為全球第一大天然氣生產國。
美國萊斯大學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預測,今后30年,美國的頁巖氣產量仍會持續增加,到2030年,美國頁巖氣產量可能占天然氣總產量的一半,到2040年,美國頁巖氣產量將是2010年的3倍。
美國目前的頁巖氣產區大多位于接近終端用戶的地區,具有供應安全和經濟的雙重優勢。頁巖氣產量的增加既可以幫助該國擺脫對進口液化天然氣的依賴,又減少了燃料的運輸環節并降低成本,從而使天然氣價格處于較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