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不是制約頁巖氣勘探開發的關鍵問題
媒體:頁巖氣投資主體多元化需要改革和創新管理制度,在技術上是否也存在難點?就國內而言,非油氣企業并不掌握勘探開發技術,而頁巖氣勘探開發難度更甚于常規油氣。
張大偉:技術不是制約頁巖氣勘探開發的關鍵問題。多年來,中國在常規天然氣和
低滲透氣藏勘探開發上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特別是致密油氣開發方面已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這些技術積累,為頁巖氣勘探開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目前,在中國起碼有近百來家擁有相關技術的外國公司等著市場開放。國內企業只要有資金、資質,與國外企業合作,用國外先進技術,很快就能取得突破。技術是有周期的,現在新的技術不斷出現。就頁巖氣而言,不同盆地的頁巖是不同的,即便是在同一盆地,頁巖也是不同的。外國技術引入到中國,同樣需要適應期,也有“水土不服”的問題。美國頁巖氣領域中小公司非常多,通常是一個小公司在某一個盆地,一干就是很長時間,對該盆地達到了如指掌的地步,獲得比較好的產出效益。但這家公司的技術拿到其他盆地很可能就要經歷一個適應期了。
媒體:受益于常規油氣領域的多年積累和區塊優勢,
中石油、
中石化等大型石油央企是否在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中最具競爭優勢?
張大偉:根據全國頁巖氣資源潛力評價和有利區優選的結果表明,中國頁巖氣資源的有利區77%都在國有石油企業已登記的油氣區塊內。可以說,他們具有很大的優勢,應當成為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的主體,況且他們還具有常規油氣勘探開發的多年積累,競爭優勢顯然很明顯。但是,市場放開后,這些大型石油央企也面臨著區塊招標出讓和技術服務的市場競爭壓力。
應建立頁巖氣勘探開發大型示范工程
媒體:現在電力企業在關注頁巖氣,
煤炭企業也在關注頁巖氣,社會各界也在關注頁巖氣,媒體更是對頁巖氣“寵愛有加”。我國是不是出現了“頁巖氣熱”?
張大偉:我不認同這種說法。頁巖氣是很熱,但目前還只是熱在口頭上,真正投入的很少。國土部做全國頁巖氣資源潛力評價,國家財政也僅投入5800萬元。目前,國土部也僅完成招標出讓2個區塊,你說熱在哪里?
目前,中石油也僅是在長寧、威遠、昭通和與荷蘭
殼牌合作的富順-永川區塊重點開展工作;中石化頁巖氣勘探剛起步;
中海油只在安徽有一個區塊,目前僅完成200公里的地震勘探,4口淺井作業,按照1公里地震10萬元,一口井打井費用不足100萬計算,總投入不過3000萬元左右。有人說頁巖氣熱了,我不同意。只能說,在頁巖氣勘探開發起步這個特殊時期,允許有個各方討論爭論的過程。
媒體:那么如何才能把口頭上的熱轉化為實際的行動呢?
張大偉:我個人認為,中國頁巖氣勘探開發應該建立一個大型示范工程。當年美國政府職能部門牽頭在其國土東北部的賓夕法尼亞州和紐約州周邊發起并實施了針對頁巖氣研究與開發的東部工程。國家集中優勢資源力量進行科研攻關,出成果后向美國本土的48個州輻射。我國既然處在起步階段,也應該實施示范工程:在頁巖氣資源問題、技術問題、政策問題、水資源問題、環保問題、監管問題以及政策扶持等各方面進行先試先行,不斷積累經驗,帶動國內其他地區的勘探開發。
我給你算筆賬:如果2020年我國頁巖氣產量要達到1000億方,區塊面積至少需要十幾萬平方公里,而在這十幾萬平方公里的區塊中必須打1.5萬口井才能保證上述產量。1.5萬口井的作業成本約為4000億-6000億元人民幣,頁巖氣的產能能維持20-30年。
川渝黔鄂湘五省是我國頁巖氣資源最好的地區,地質條件與美國最為接近,為海相頁巖,這些地區頁巖氣資源量占到全國資源量的60%。上述五省加上云南和廣西部分地區共50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內,中央政府進行統籌,地方政府、區塊企業等聯動起來,就能保證目標產量的大部分,其他地區努把力,全國產量也就上去了。
頁巖氣破壟斷或改變能源格局
媒體:國土資源部于2011年7月進行首輪頁巖氣探礦權競爭性出讓;2011年年底前,經國土部申報,國務院批準頁巖氣為新的獨立礦種。作為該礦種的申報人之一,您認為,頁巖氣被確定為獨立礦種具有什么樣的意義?
張大偉:頁巖氣成為獨立礦種,為多種投資主體進入該領域創造了機會。按照我國現行法規和油氣礦業權管理制度,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長石油四家企業,才能從事常規油氣勘探開發活動。賦予頁巖氣獨立礦種地位,意味著油氣勘探開發領域的長期壟斷格局即將被打破。頁巖氣作為獨立礦種,得到了油氣和非油氣企業,特別是資金實力雄厚且準備進入這個領域的非油氣企業的歡迎,這符合國家利益和企業利益。
頁巖氣是經地質作用形成的自然資源,在成藏和富集上并不規律,在地下儲藏也是不規則的。由于規模效益有限,部分偏遠區塊的資源和處于開采邊際的資源,更加適合中小企業開采。實際上在煤炭開采上,我們遇到過類似狀況,即小煤窯問題。小煤窯需要辯證地看待,人們不能抹殺其在中國當年經濟發展時期所發揮的歷史作用,特別是保障能源供應和平抑煤價的作用。小煤窯在管理上的確存在安全隱患,但其對中國能源供應的貢獻是巨大的,不容忽視的。煤炭的成藏和分布在某些地區同樣很不規律,例如貴州境內除六盤水煤礦之外,多數屬于蜂窩式,大企業的大型機械無法進入礦區采掘。然而不采就會造成資源的浪費,頁巖氣也是如此。
確立頁巖氣的獨立礦種地位,實質上是為下一步的市場放開搭橋鋪路,鼓勵各類企業進入,充分利用地下資源。
媒體:國家為何對頁巖氣礦業權管理制度改革寄予厚望?
張大偉:在我國,頁巖氣礦業權管理制度改革創新非常重要,這不僅是頁巖氣本身的問題,而是關系整個國家油氣資源管理體制和能源供應安全問題。以頁巖氣礦業權管理制度改革為切入點,先行先試,不斷探索,總結成功經驗,進而促進整個能源管理體制實現創新,最終打破壟斷,導向變革。
頁巖氣管理制度和機制等方面設計完善,不僅可促進頁巖氣自身的勘探開發,盡快落實儲量,形成產能,而且對我國常規油氣改革也將起到重要的先導示范作用。如果常規油氣資源也能破除壟斷,我國油氣產量可能會在現有基礎上有較大幅度的提高,我們對頁巖氣礦業權管理制度的改革充滿信心。
媒體:去年底至今年初,五大電力中,相繼有華能、華電與地方企業或政府簽署了有關頁巖氣的合作框架協議。頁巖氣勘探開發允許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時機目前是否成熟?到底還需要哪些必備條件?
張大偉:我認為,市場放開,必須監管到位,這兩項都是政府的職能,是一對“孿生兄弟”。多元投資主體進入頁巖氣勘探開發領域之后,必然會帶來龐大資金量。據我所知,目前五大電力集團,大型煤炭企業如神華、中煤等能源企業,以及新疆廣匯、新奧等從事下游油氣業務的大型民營企業,甚至部分房地產企業均有意進入頁巖氣領域。按照國土部的要求,具備一定資金實力和氣體勘查資質即可進入頁巖氣領域。市場放開是好事,但政府部門的配套制度和措施要跟上。頁巖氣勘探開發具有高風險、高投入的特點,投資該領域需要承擔各種風險。除此之外,頁巖氣勘探開發過程中還涉及水資源問題(
壓裂需要水),這就要征詢水利部的意見;涉及環保問題,環保部對地下水監測有何要求;涉及土地問題,國土部如何審批;涉及到輸氣管線的問題和第三方準入問題。
如果制度設計不到位,非油氣的企業一哄而上,碰到挫折退回來,再要重新投入就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周期,中國頁巖氣發展就會因此而滯后幾年。由此可見,頁巖氣市場放開,需要進行頂層設計,需要多個部門通力合作。美國就是有7個部委在監管頁巖氣勘探開發的相關事宜。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