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蘇丹總統基爾的訪華行程戛然而止 。
據中國外交部消息,基爾原定于4月23日-28日訪華。但據報道“由于國內原因”,基爾取消了原定在上海的訪問計劃,于4月26日提前回國。
基爾24日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談時表示,蘇丹已向南蘇丹宣戰,并希望包括中方在內的國際社會提供支持,幫助緩和緊張局勢。
胡錦濤則回應道,中國希望南北蘇丹保持冷靜克制,配合國際社會調解努力,停止邊境地區武裝沖突。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25日說,中國政府非洲事務特別代表鐘建華將赴南北蘇丹訪問,繼續勸和促談。
南蘇丹宣布獨立將近一年,4月10日南蘇丹軍隊攻占了兩國邊境石油重鎮哈季利季,蘇丹隨即出動戰機配合地面部隊開始反擊。
據美國方面25日報道,南蘇丹指責蘇丹稱,該國剛從爭議區域撤出一天,蘇丹就對其發動地面和空中襲擊,至少造成16人死亡,34人受傷。據稱,在經過幾天的空襲和戰斗后,南蘇丹40%-60%的油井都已遭破壞。
戰事一開,兩國在石油問題上的談判更無結果可期。在南蘇丹使用蘇丹
石油管道的費用問題上,由于兩國要價相差甚遠,以致目前兩國石油生產和運輸停止。
在南蘇丹宣布獨立前,中國的石油公司是原蘇丹石油領域最大的開發者,并帶去了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據估計,南蘇丹擁有原蘇丹75%的
石油儲量。
但兩國在石油運費的矛盾激化后,據非洲媒體報道,今年前兩個月中國從蘇丹的石油進口量比去年同期下降40%。
4月18日中國非洲問題特使鐘建華表示,中國公司和人員已經撤離該地區。
“中國作為兩國最重要的石油買家和經濟合作伙伴,可以在斡旋南北蘇丹矛盾中發揮很大的作用。”非洲外交官、喀麥隆駐華大使姆巴納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矛盾得不到解決,兩國的經濟收入都會出現問題。兩國的民眾期待和平和發展,不愿回到內戰,中國可以從中調停,恢復石油生產貿易。”
南蘇丹一直在試圖建立一條通過鄰國肯尼亞通往蒙巴薩島或拉穆港的輸油通道,以利石油外運。據報道,南蘇丹一向希望中國能在資金和建設上幫助該管道的建立,而這也成為此次基爾訪華之行的關注焦點之一。
南蘇丹首席談判代表帕甘·阿姆曾公開表示,在基爾訪華期間,南蘇丹將爭取由中國出資建設一條替代輸油管道。25日,不少非洲媒體援引南蘇丹政府高級官員的話稱,中國愿意在南北蘇丹危機緩和后,幫助南蘇丹建設一條替代輸油管道。但是中方官方并未這樣表態。
“在雙方戰爭期間,單方面滿足南蘇丹的要求是不慎重的,可能會深化雙邊進一步的分裂。”中國社科院西亞和非洲研究所研究員殷鋼向本報記者表示。
殷鋼表示,中方現階段應進一步觀察局勢變動,促進南北蘇丹地區的共同發展。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查道炯認為,石油利益不應是中國斡旋南北蘇丹矛盾的出發點。同時,查道炯表示,南蘇丹的輸油管道可能會在技術上難以實施。
“海外找油必須考慮成本與收益。與其在高風險的地區找油,不如提高國內能源利用效率。”查道炯向本報記者表示。
除了進口石油,中國可以為南北蘇丹貢獻的還有很多。基爾在與胡錦濤主席會談時表示,中國的優惠貸款、基礎設施經驗都是南蘇丹希望得到的。
在基爾訪華期間,南蘇丹與中國簽署一系列合作協議,包括金融合作框架,即中國進出口銀行將貸款給南蘇丹。基爾強調,愿與中方保持密切交往,拓展經貿、能源、農業、基建等領域合作,歡迎中國企業擴大在南蘇丹投資。
但有專家指出,除去經濟利益,中國在這一區域并沒有政治傾向,也并不具備單獨動用資金資源進行斡旋的能力,更多需要通過國際組織和多變對話來進行斡旋。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