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一丝丝不挂,公与淑婷厨房猛烈进出,我的小后妈韩剧在线看免费高清版,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石油巨頭押寶政策調整 煉油虧損下仍大建煉廠

[加入收藏][字號: ] [時間:2012-05-17  來源:國家石油與化工網  關注度:0]
摘要: 這看起來是一個自相矛盾的問題:既然巨虧,為何還要大手筆建設煉廠?   中國油氣巨頭們的煉油板塊擴張,再現大手筆。   5月3日,中石油集團對外發布消息:與委內瑞拉合資的廣東揭陽重質原油加工項目日前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煉油能...

    這看起來是一個自相矛盾的問題:既然巨虧,為何還要大手筆建設煉廠?

  中國油氣巨頭們的煉油板塊擴張,再現“大手筆”。

  5月3日,中石油集團對外發布消息:與委內瑞拉合資的廣東揭陽重質原油加工項目日前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煉油能力2000萬噸/年、總投資為580余億元,預計于2014年12月31日建成投產。

  以揭陽大煉油為“橋頭堡”,中石油打入中石化中海油煉廠較為集中的廣東“后院”。

  不過,中石油揭陽項目可能面臨這樣一個尷尬:煉油巨虧。中國石油年報顯示:2011年,旗下煉廠共計虧損600.87億元;今年一季度,中國石油煉化板塊經營再次虧損108.5億元,其中煉油虧104.02億元。

  一邊是幾百億的煉廠投資,一邊是幾百億的經營虧損,這看起來是一個自相矛盾的問題:既然巨虧,為何還要大手筆建煉廠?

  “白刃戰”升級

  廣東省揭陽市惠來,這個位于潮汕平原南部、瀕臨南海的縣城,即將成為中石油大力推進煉油“南進戰略”的一個重要據點。

  4月27日上午,惠來大南海國際石化工業園內,中石油舉行了中委合資廣東石化2000萬噸/年重質原油加工工程開工儀式。

  從2008年5月與委方簽訂框架協議起,該項目歷經4年,最終落地。

  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家伙”:總投資586.11億元人民幣,是廣東迄今為止投資最大的中外合資合作工業項目(中石油占60%股份,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占40%股份);一次性投資建設年煉油能力2000萬噸,為全球首例——類似規模煉廠,一般是多次擴建而成。

  中石油在東南沿海煉化市場站穩腳跟的急切心情,在這個大動作中可見一斑。借助該項目,中石油將填補其在東南沿海地區煉油能力的空白,如楔子一般,釘入中石化、中海油的勢力范圍。

  “東南沿海地區,尤其是經濟發達、成品油需求量巨大的珠三角,一直是中石油希望進入的市場。來自于委內瑞拉的重質原油價格較低,未來在這一地區的市場競爭中,揭陽煉油項目會比較有競爭力。”中石油規劃研究院一位不便具名內部專家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隨著揭陽大煉油開建,“三桶油”在東南沿海的“對壘”或許會進一步升級,珠三角的煉油市場爭奪將趨向白熱化。

  沿著東南沿海的弧形海岸線,幾大巨頭的大型煉廠已呈串珠之勢。航運便利、經濟發達的沿海重要城市,基本都已經被圈占。

  中石化已有福建石化1200萬噸/年、湛江東興500萬噸/年、廣州石化1300萬噸/年、茂名石化1350萬噸/年等數家煉油能力頗具規模的大型煉廠;2011年11月份,中石化還開始建設1500萬噸/年的湛江煉油項目,預計2015年建成投產。

  中海油則在惠州地區深挖潛進,坐擁煉油產能1200萬噸的惠州大煉油項目。目前,中海油已在緊鑼密鼓籌劃興建二期工程,預計將在一期基礎上再增加1000萬噸/年的煉油能力。據中海油內部人士透露,在惠州還將繼續擴建三期工程,最后煉油規模將擴至4000萬噸/年。

  國內另一巨頭中化集團,也于2009年獲批在福建泉州建立1200萬噸/年的煉化一體化項目。該項目預計2013年建設完成,主要加工來自科威特的原油。該項目的中長期規劃,要擴建至3000萬噸/年。

  東南沿海,只是幾大巨頭擴張大型石化項目的一個縮影。

  幾大巨頭除在全國幾十個城市已經擁有的幾十家煉廠外,還在四川彭州、遼寧撫順、河北曹妃甸、河南商丘、重慶市、天津塘沽、遼寧葫蘆島、河北石家莊、山東威海、云南昆明等地有擴建或新建煉廠計劃。

  2011年一年中,中石化即建成投產了26套煉化裝置。目前,中石化的石油煉制能力已躍居世界第二,截至去年底,原油一次加工能力達2.49億噸,年加工能力在1000萬噸以上的企業有11家。

  中石油2010年新建成60套煉化裝置,新增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460萬噸。目前已基本形成大連石化、大連西太平洋石化、撫順石化、吉林石化、蘭州石化、獨山子石化、廣西石化7個千萬噸級煉油基地,11座500萬噸級煉廠以及4個大型乙烯生產基地,一批大型石化基地還在規劃、推進中。

  中國中化集團高層,也數次進出浙江舟山,謀劃再建設一座千萬噸煉廠。

  煉油行業全面虧損

  在煉油項目擴張的同時,煉油行業全面虧損。

  在近期公布的2011年報中,煉油虧損再度成為了重創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的“頭號殺手”。

  中國石化財報顯示,2011年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16.97億元,而煉油板塊的經營虧損達348億元。

  對中國石油來說,盡管2011年煉油與化工板塊的收入實現了27.5%的增長率,達到了8477.11億元,但虧損也有618.66億元(煉油業務虧損額600.86億元,化工業務經營虧損17.8億元),這直接導致了中國石油全年業績出現了4.9%的下滑。

  面對煉油巨虧,中石油、中石化共同給出的解釋是:國際油價高漲、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不到位,企業背負的虧損是“政策性虧損”。

  既然煉化巨虧,為何還要不停地建設大型煉化項目?對此,中石油、中石化以“履行社會責任”來解釋。

  安迅思息旺能源分析師劉傳軍則分析認為:“幾大公司積極圈建大型石化項目,主要是為了搶市場和進行市場布局。在完成全國市場布局后,就能有一個整體的規模效應,比如說中石油在華南有煉廠后,來自海外的原油就能直接在這里精煉,要比運送到北方煉廠成本低。此外,布局華南之后也能占據該地的成品油市場,化工、銷售業務可以有不錯的盈利”。

  出于歷史原因,中石油的煉油能力主要集中在東北、西北等地區,南方沿海地區一直是力量薄弱環節;而中石化的大本營在長江以南,北方地區沒有一家煉廠;中海油剛剛“上岸”,目前僅在廣東惠州大亞灣地區有一家煉廠,其油氣主產地渤海油田周邊,還未有煉廠落子。

  如此格局下,幾大巨頭間的相互滲透也就不可避免。中石油希望在南方擴張勢力;中石化在鞏固南方后院的同時,也在覬覦北方;而中海油,則對每一個有潛力的成品油市場都感興趣。

  業內人士指出,幾大巨頭上馬大型石化項目的背后,更深層的原因是“對政府政策轉換的自信”,“在完成對國內煉油市場的絕對把控之后,將可以對現行政策施加影響,使其發生有利于自己的偏轉”。

  “煉油虧損是定價問題,中石油、中石化即使是虧損了也還得繼續上馬大型石化項目,他們想要保持絕對的市場占有率。”中國石化聯合會規劃處副處長蔡恩銘說,“中國市場很大很廣闊,幾大石油公司正是覺得政策性虧損不會長久,政策調整是遲早的事情”。

  事實上,幾大巨頭的游說確實未曾停歇。在每年的股東大會上,每當煉油出現巨虧,中石油、中石化的高管們都會對現行的油價政策“吐槽”一番,多次向媒體強調“國內油價調整不及時、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接軌不夠”。

  另一方面,幾大巨頭也在尋求政府支持,爭取煉油虧損的政策補貼:2006年、2007年,中石化分別獲得50億元和123億元補貼;2008年,中石化獲得補貼503億元、中石油157億元。2010年,中石油、中石化再度分別獲得15.99億元和3.21億元的財政補貼。

  警惕過剩來臨

  中國煉油能力的嚴重過剩,或許成為中國石化行業面臨的緊迫問題。

  2009年5月18日出臺的《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提出,“形成20個千萬噸級煉油基地、11個百萬噸級乙烯基地。煉油和乙烯企業平均規模分別提高到600萬噸和60萬噸”。

  但幾大巨頭扎堆的廣東地區,煉油過剩較明顯。在揭陽石化、湛江中科煉化、惠州大煉油擴建之后,到2015年,廣東建成投產的煉油能力將達到1億噸/年以上;而該地區成品油消費量為3000萬噸左右。

  從全國來看,過剩問題不是不存在。

  公開資料顯示,近幾年我國擬新布點的大型煉油項目13個,有望新增煉油能力3.2億噸/年。“十二五”末,我國煉油能力將突破8億噸/年,與預計需求的煉油能力相比,將過剩2.5億噸/年。

  “最近幾年,平均投放市場的新增煉油產能在2000~3000萬噸規模,2013年、2014年將會是一個產能投放高峰,在5500~6000萬噸左右”。劉傳軍預計,“大煉油新項目密集投產,會使過剩在未來幾年內非常嚴重”。

  對此,主管部門已有所覺察。《財經國家周刊》記者獲悉,國家發改委正在研究新的煉油產能控制措施,針對不合規小煉廠的新一輪淘汰、關停,正在醞釀之中。

  “正在研究的政策,會比以往更加嚴苛,除以往屢次提及的規模指標外,產品質量、成品油生產比率、廢水廢氣排放等環境影響,都會納入監管,不符合規定的煉廠全部淘汰、關停。”一位參與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的行業專家向《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透露,“嚴厲程度前所未有”。

  數年來,淘汰煉油落后產能,曾被屢次提及。

  2009年,中國石化工業協會曾出臺《石化產業結構調整指導意見》,提出“淘汰100萬噸/年及以下的煉油裝置。”

  2011年5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將淘汰門檻提高至200萬噸/年。

  這些淘汰政策,對中石油、中石化這樣的巨頭基本沒有影響。目前已知的,僅有中石油在撫順關停了一座煉廠,官方披露原因為“消除重大安全隱患”。

  而被關停的地方小煉廠較少。一些地方煉廠反而通過進一步擴能邁過政策劃定的“生死線”。

  前述中石油規劃研究院內部專家表示,“如果關停一些不符合標準的小煉廠,以及一些以瀝青、化工名義上馬的小廠,煉油過剩危機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

  而幾大石油巨頭的煉廠,政策調控對它們不會帶來實質性沖擊。

  業界呼吁,煉油產能調控,需要更加宏觀的政策安排,產能規劃、項目審批環節急需加強管控,“必須管住大企業亂投資”。

  “現在這些要上馬的大型煉化項目,都是按照政府部門的規劃在走。大煉油項目路條不批、環評規劃不通過,是不可能開工建設的。前述參與發改委政策研究的專家認為,“調控煉油過剩,首先需要在項目批建上更嚴格把關”。

[復制 收藏
]
關于我們 | 會員服務 | 電子樣本 | 郵件營銷 | 網站地圖 | 誠聘英才 | 意見反饋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網 版權所有
京ICP證080561號 京ICP備05086866號-8 京公網安備11010501835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潮安县| 福安市| 临漳县| 合水县| 金堂县| 二连浩特市| 德阳市| 江达县| 盐边县| 含山县| 宁远县| 宜黄县| 炉霍县| 安西县| 卓资县| 吉林市| 高淳县| 双鸭山市| 辛集市| 井陉县| 吴江市| 绥棱县| 平塘县| 邵东县| 东光县| 射阳县| 柳州市| 唐河县| 盐边县| 宁国市| 饶平县| 丰城市| 平度市| 浪卡子县| 日喀则市| 高阳县| 右玉县| 湾仔区| 赞皇县| 巫山县| 密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