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頁巖氣遭“概念捧殺”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12-08-28 來源:中國證券報 關注度:0]
摘要:
受美國頁巖氣革命給其能源消費格局帶來劃時代改變的激勵,我國頁巖氣開發也是雄心萬丈。這從近期A股市場頁巖氣概念股所受到的熱捧便可見一斑。但是,頁巖氣在我國還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產業要走向成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市場概念熱捧之下,投資者千...
受美國
頁巖氣革命給其能源消費格局帶來劃時代改變的激勵,我國頁巖氣開發也是雄心萬丈。這從近期A股市場頁巖氣概念股所受到的熱捧便可見一斑。但是,頁巖氣在我國還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產業要走向成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市場“概念熱捧”之下,投資者千萬不要忘了理性思考。
去年年底
煤層氣“
十二五”規劃出臺前后的一段時間,煤層氣受市場熱捧的程度與當下的頁巖氣很有一比,當時相關概念股在不到一周的時間里連續走出幾個漲停板。我國煤層氣地質資源量約36.81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其能帶動起的市場“大蛋糕”也被預測者冠之以“千億級”。然而,如今回頭細看煤層氣似乎仍在原地踏步:規模化開采步履蹣跚,商業化應用局面未見起色。煤層氣被市場熱捧后的現實境遇,或許可作為理性看待當前愈演愈烈的“頁巖氣熱”之鏡鑒。
國內煤層氣開發已走過五六年歷程,“
十一五”期間國家投入了數百億元。但截至2010年末,國內煤層氣開采量僅為15億立方米,僅相當于地質資源儲量的兩萬分之一弱,且實際利用量僅有30%,開采出來的氣體有七成白白排放到空氣中。開發利用程度低的背后,是國內煤層氣開采技術研究開發的薄弱,是煤層氣產業化利用政策及市場環境的不成熟。
反觀當下國內的頁巖氣開發現狀,較之煤層氣開發更是才剛剛起步。有識之士指出,目前國內頁巖氣地質賦存的全貌尚未搞清楚,更遑論大規模開采。而且,國內頁巖氣開采技術的自主研發工作幾乎為空白,未來依靠引進國外技術很有可能遭遇“水土不服”的情形。更為不確定的“未來”還在于,頁巖氣開采單井投資成本在2500-3000萬元/立方米,是煤層氣開采成本的5到6倍,這將使得進軍頁巖氣開發的企業可能遭遇比開采煤層氣更大的投資風險。除此之外,涉及頁巖氣開發及利用的財稅補貼政策仍處于空白,這將大大考驗躍躍欲試企業的投資熱情及風險承擔能力。
一系列不容樂觀的現實無不提醒業界:頁巖氣雖好,但產業發展必須一步步來,千萬不要急功近利,須警惕頁巖氣遭“概念捧殺”之虞。
事實上,頁巖氣“十二五”規劃中關于未來5年我國頁巖氣產業發展的政策基調也只是“以勘探為主”。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