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擴建工程通過國家環保部組織的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工程竣工環保驗收現場調查和監測結果表明,各項環保指標均達到或優于環保部環評批復要求,實現了“環境友好”的建設目標。
順著曲曲彎彎的山路,前方有一道道的山梁,坡地上一片片淡黃色、金燦燦的油菜花赫然映入眼簾,在這一望無際的花海上,矗立著一座座的特高壓鐵塔。“每年的湖北荊門油菜花旅游節,這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吸引了好多攝影愛好者來這里拍照采風。”荊門當地居民說起來充滿著自豪感。
工程建設,處處體現環保意識
9月21日,晉東南—南陽—荊門交流特高壓試驗示范工程擴建工程通過國家環保部組織的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工程竣工環保驗收現場調查和監測結果表明,各項環保指標均達到或優于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及環保部批復要求,實現了工程“環境友好”的建設目標。同時標志著國家電網公司已投產的百萬伏級交流特高壓工程環境保護驗收合格率實現100%。
在工程建設中,國家電網公司交流建設分公司高度重視本工程的環境保護工作,嚴格執行國家環保方面的法律法規,認真落實環評報告和批復的各項要求,大力開展管理創新與科技創新,全面優化環保措施,在節約土地、控制噪聲、改善電磁環境等各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工程建設過程中未發生因環保問題引起的投訴。工程處處體現了人與自然、工程與環境的和諧共處。
筆者回憶起當時的施工現場,主控樓施工采用新型草綠色防塵防護網,回填土用苫布覆蓋,美觀環保;灑水車來回穿梭,把塵土的影響降到了最低;站內道路平整,隔離護網齊全,施工標志明顯,材料、工器具碼放規整;澆注混凝土的大型運輸車作業有序。當時在變電站、開關站的施工現場,根本看不到過去大規模土建施工時漫天塵土的場景。
晉東南變電站土建施工負責人王首謙告訴筆者,在站外排水管線施工中,他們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縮減基坑開挖的寬度和放坡角度,把挖出的生土、熟土分開堆放,保證基坑回填后莊稼能正常生長。當時,如果不是工程人員口述,筆者根本想象不到,面前的一大片綠油油的莊稼下面,竟然埋著直徑1米多的排水管線。
線路施工也是把和諧環保放在第一位。無論在山區還是平原,施工人員總是盡量減少作業面,把挖出的石、土運到幾百米外的規定場所作環保處理。筆者依然清晰記得,在施工現場看到一位工人給一塊平整的土地噴水。施工負責人謝虎告訴筆者,他們買來草籽種植,等基礎施工完成后,再把草移植到基礎周圍,避免水土流失。
科學管理,打造綠色建設環境
工程開工前,當地居民很擔心特高壓工程建設會對周圍環境造成很大影響。
“為了將環境保護工作做到位,全體參建人員不遺余力。”交流公司劉博副總經理介紹道,施工中嚴格執行“綠色環保型”施工方法,基礎開挖采用生熟土分開堆放,回填時先填放生土,后回填熟土,其目的是恢復施工場地地表的原狀原貌,減少農民的恢復耕地投入。
同時,為了避免大面積壓實耕地,并有效防止牽張機械設備油污直接滲漏至耕地,施工人員在牽張場設置專用施工通道,通道鋪設鋼板。
交流公司作為交流特高壓工程建設管理單位,通過多年的實踐摸索并提煉出一套系統的科學的環境保護管理方法,順利實現了工程建設和環境治理全面豐收的雙贏局面。
首先成立專門管理機構定編定崗定責開展環境保護管理工作,使每項工程環境工作達到“程序合法,監測達標”。
在接到工程建設任務后,交流公司首先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和批復文件的要求組織編制工程環保策劃,詳細說明工程環境特點、環保工作目標、環保過程管控要點等,并對施工、監理、環境調查單位提出具體工作要求。
進入施工階段,管控重點是落實《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等文件的要求,完成環保臨時防護措施、環保工程措施和植被恢復措施。在建設過程中以多種途徑向工程附近居民和單位進行輸變電工程環境保護宣傳,同時積極征求地方政府和環保管理部門的意見和建議,爭取贏得多方的支持、幫助和理解,為工程的順利開展營造了和諧的氛圍,為環保驗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工程投運后,河南南陽城南的一位居民在接受采訪時說,這個工程對周圍環境影響很小,環保水保工作做得很好,“這是一項環境友好、生態環保的工程”。
【 新聞背景 】
晉東南—南陽—荊門交流特高壓試驗示范工程是國家電網公司特高壓電網總體規劃的骨干網架之一,是“三華”同步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工程的建設符合我國能源總體流向,是保證煤電基地外送和華中地區電力負荷增長的需要,同時也是保證能源安全供給的戰略需要。
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擴建工程是目前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技術水平最先進的交流輸電工程。擴建工程在晉東南、南陽和荊門變電站共擴建4組3000兆伏安主變,在晉東南—南陽和南陽—荊門線路上裝設40%串補,對充分發揮特高壓輸電能力,優化華北、華中兩大電網間資源配置,滿足華中用電增長需要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