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頁巖氣革命正在改變國際能源版圖和地緣政治。
從2005年開始,得益于頁巖氣技術的突破,美國頁巖氣獲得大規模開發。2007年頁巖氣產量為366.2億立方米,2011年達1800億立方米。有預計稱,2035年美國頁巖氣產量將占到本國天然氣總產量的45%。
石油貿易商摩科瑞能源集團CEO馬可·唐納德在接受筆者采訪時稱,頁巖氣革命使美國的能源價格大大降低,美國已成為全球最廉價的天然氣供應方,提高氣價話語權,對全球經濟、地緣政治產生重大影響。
由于天然氣的價格優勢,加之其清潔高效的特點,已經對煤炭、石油等傳統能源形成沖擊。“由于需求下降,一些煤炭生產商和貿易商開始出現破產。美國天然氣與煤炭主要用于發電,屬于競爭關系,煤電所占比重開始下降。”唐納德介紹。
美國能源署(EIA)發布《2012年能源展望報告》稱,目前美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消費比重已縮至32%,天然氣消費比重由原來的20%擴大至32%。
煤炭需求下降帶來煤價大幅下跌,美國煤炭開始出口尋找市場。資料顯示,美國煤炭過去三年凈出口增長率達24%,2011年凈出口量9400萬噸,占世界貿易量的12.5%。EIA預計,今年美國將出口1.25億噸煤炭。
在美國出口的區域中,中國是主要市場。1~9月我國煤炭進口2.03億噸,同比增長36.3%。這其中,有相當多貨源來自美國。低價煤的大量進口,對國內煤價形成鉗制。這也是影響港口煤炭價格走勢的重要因素。
美國頁巖氣的利用也對石油消費和進口形成一定打壓。數據顯示,美國原油凈進口量逐年減少,從2005年的6.56億噸減少到2011年的4.45億噸,已經回到15年前的水平。
根據美國專家推測,美國石油進口量將持續下降。在頁巖氣大規模開發的2008~2011年間,美國原油進口年增長率為-2.97%。據此增速計算,2020年美國原油進口量約為3.38億噸。屆時,中國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大原油進口國,我國將承擔較大的國際壓力。
當然,“石油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動。石油依然是機動車的主要燃料,可再生能源雖能發電,但不能直接代替石油來作為動力燃料。”唐納德告訴筆者。
很明顯,美國不僅依靠頁巖氣解決了進口依賴,還將在更大范圍影響全球資源供需。我國的能源貿易、能源市場也間接受到影響。
在美國成功先例下,中國頁巖氣開始起步,將在財政補貼、制度設計、準入機制、市場管理上做出一系列安排。
這其中,首先為中國帶來資源管理制度的革新。截至目前,國土資源部已對頁巖氣礦權進行兩次招標出讓,打破長久以來的油氣資源壟斷,允許中小企業、非油氣企業參與頁巖氣的勘探開發。
此外,頁巖氣藏、資源賦存條件、地形狀況與美國均不相同,需要適用于本地的頁巖氣鉆井和壓裂技術。目前為止,我國僅初步掌握頁巖氣勘探開發的直井壓裂技術,尚未掌握水平井分段壓裂等專門技術。
頁巖氣技術上的進步和革新,也將激活國內技術服務與咨詢培訓市場。近日,民企華油能源集團與美國燃氣技術研究院共同合作成立中國頁巖氣培訓與咨詢中心。
除技術上的需要外,頁巖氣開發大規模啟動將倒逼國內市場改革、體制變革。以煤層氣為例,煤層氣發展多年產量、產能仍處于初期發展階段,就是受體制機制影響。頁巖氣的商業化開發需要開放市場,這包括礦權區塊、市場準入、天然氣價格、工程服務、金融市場等多領域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