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報道稱,新成品油定價機制方案已基本敲定。10個工作日內,無論國際油價漲跌幅如何,屆時都對其進行硬性調整,調整幅度則根據相應的計算方法進行測算。此外,4%的漲跌幅作為調整成品油價格的硬性條件則很有可能被取消。
雖然具體內容已經輪廓初現,但新機制出臺的時間表尚無定論。有知情人士透露,若國際油價繼續下跌,新方案有望在年內亮相。
因為國際油價的小幅反彈,原本預期的成品油調價窗口至今仍未打開。對此業內普遍認為,國內成品油價下調已經基本成為定局,調價窗口可能會推至11月14日前后打開。
硬性條件或取消
原本業內預計本周成品油價格會被下調,但目前尚無動靜,出乎意料的是,有媒體報道,新成品油定價機制方案已基本敲定。
據《經濟觀察報》報道,新成品油定價機制方案其實已經確定。與目前所實施的機制所不同的是,新機制將縮短調價周期,將22天改為10天。此外,4% 的漲跌幅作為調整成品油價格的硬性條件則很有可能被取消。相關部門的思路是,10個工作日內,無論國際油價漲跌幅如何,屆時都對其進行硬性調整,調整幅度則根據相應的計算方法進行測算。
在舊方案中,國內成品油價格的調整是根據布倫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價格移動加權均價進行調整。在新方案中,是否會對做參照的三地原油進行調整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有分析稱,新機制有可能引入“阿曼”作為新油種。原因是阿曼原油現貨和迪拜一樣,都是中東各國石油出口的定價參考,并且阿曼本身也是中國的原油重要進口來源國之一。
對于現行的舊機制,業內普遍認為,“4%+22天”的定價模式雖提高了成品油定價的透明度,但同時存在滯后性,投機行為也更加突出。但一旦新機制到來,國內成品油價的變動將更加頻繁。屆時若油價一路上漲,消費者顯然會承受更多心理上的壓力。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新機制將具備更及時、更快、幅度更大三個特點,這樣能夠更好地打擊市場投機行為。但機制的推出最擔心的還是民眾的接受程度。”
出臺尚無時間表
今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已調整了7次國內成品油價格。其中,4次上調、3次下調。最近的一次調整是,自9月11日零時起將汽、柴油價每噸提高550元和540元。
幾乎每次成品油調價前后,市場都會對其定價機制展開討論,詬病老機制,期待新機制。但關于新機制何時推出,目前還沒有確切消息。
知情人士對媒體表示,“新機制的推出并沒有具體的時間表,但肯定是要等到國內成品油價格相對較低時才會擇機推出。近段時間,國際油價一直在跌,若國內成品油價格也繼續下跌,新機制年內推出的可能性非常大。”
也有媒體報道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一位權威專家表示,“新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推出已經沒有什么障礙,預計應該快了。”
按照目前的定價機制,當國內成品油調價條件滿足時,由國家發改委來公布調價時間和調價幅度。在未來的新成品油定價機制中,國家發改委將繼續扮演公布價格的角色。
而此前一直熱議的是否會將逐步增加企業對定價機制主導權列入新機制,當下還沒有新的說法。
最新調價將推遲
事實上,不管新的定價機制何時出臺,人們都在期待成品油價格的下調。但受到美元走勢及美國大選多重因素影響,國際原油價格出現波動,原本業內預期的上周價格下調遲遲不來。
繼三地原油移動變化率接近4%的臨界線時,布倫特和WTI原油期貨價格5日和6日連續大幅上漲,使處于下跌狀態的三地原油變化率發生變化。截至11月7日,三地原油移動變化率為-3.46%,較前一日上漲0.01個百分點。
接下來的11月8日,因市場逢低買入且希臘批準新財政緊縮方案提振市場風險偏好,原油期價又開始上揚。布倫特12月原油期貨LCOc1上漲0.43美元,結算價報每桶107.25美元。
雖然如此,但多位業內人士分析,國內成品油價下調已基本成為定局,調價窗口只不過是推遲而已。
卓創資訊分析師胡慧春分析,三地原油變化率發生了變化,如果短期內國際油價呈現震蕩上漲態勢,國內成品油調價窗口可能推至11月14日前后打開。
金銀島研究員張靜也表示,11月12日三地變化率若滿足-4%,則調價即將兌現,屆時汽柴油降幅300-350元/噸,折合升價,90#汽油下調 0.22-0.26元/升,0#柴油下調0.26-0.30元/升。由于11月12日是周一,是當周第一個工作日,預計至少將推遲到11月13日執行新調整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