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西北電力交易分中心了解到,在今年10月份的電力交易中,西北電網實現了水、火、風、光電打捆的“電量庫”交易。其中西北電網首次采用 “水風光”清潔能源打捆方式,通過被譽為“電力天路”的青藏直流聯網工程向西藏中部電網輸送清潔電量5791萬千瓦時,有力地促進了清潔能源電量的大范圍優化配置和充分消納,最大限度滿足了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用電需求。
據了解,送端“電量庫”是國家電網公司和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認可的西北電力外送交易機制,旨在將西北區域不同地區、不同電源類型、不同負荷特性、不同成本電價的水、火、風、光電能匯集到一起,形成具有競爭優勢和較高輸電效率的電能送出。截至今年10月底,通過柴拉直流組織黃河水電、寧東火電、酒泉風電與海西光伏打捆送西藏電量47985萬千瓦時。其中水電占8030萬千瓦時,火電占35248萬千瓦時,風電占3394萬千瓦時,光伏占1214萬千瓦時。其中,西北地區水電發電量73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2%,風電發電量13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5%,光伏發電量2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倍。
為適應清潔能源發電的迅猛增長和改變西藏電網長期缺電局面的形勢,國家電網西北電力交易分中心積極開拓創新,探索清潔能源電量外送模式。2008年至2010年,開辟跨區風電綠色通道,組織甘肅、寧夏風電電量跨區外送,累計消納風電電量2.38億千瓦時,為清潔能源電量大范圍配置積累了經驗。今年以來,面對用電需求增速放緩、風電水電大發、光伏發電猛增的局面,西北電網各主要跨區輸電通道采用清潔能源與火電打捆外送模式,發揮不同類型電源的技術經濟特點,確保了清潔能源的充分消納和外送電量的穩定可靠。
截至11月5日,西北電網完成跨區交易電量423億千瓦時,提前55天完成全年計劃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