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巖氣又一次在勘探領域和資本市場刮起了龍卷風。
11月13日-16日,為期四天的2012年中國國際頁巖氣大會在重慶召開,主題為“促進投資與合作,推動中國頁巖氣產業的商業化發展”。
200多名全球各地的頁巖氣資源開發商、購買商、貿易商、技術支持方、油田服務及設備供應商、頂尖的頁巖氣產業研究專家以及政府顧問人士參會。
而重慶瑞博、埃克森美孚、三菱商事、西門子等多家外企和三一重工、山東能源集團、華電重工等國內公司也到場,尋找挖掘潛在的頁巖氣裝備項目機會。
“中國頁巖氣的勘探開發還處在初級階段,遭遇諸多問題。加強國際合作,適度吸收借鑒國外先進成熟技術,并形成適用我國國情的核心技術是推動我國頁巖氣商業化開發的重要解決途徑。”中國工程院院士、石油地質學權威專家康玉柱教授在會上表示。
頁巖氣三大扶持政策有望出爐
埋在地底的頁巖氣資源正醞釀著爆發的能量,去年底以來,我國加快了頁巖氣開發的研究和勘探準備進度。
2012年3月,國家能源局發布《頁巖氣發展規劃(2011-2015年)》,稱將在全國重點地區建設19個頁巖氣勘探開發區,總投資達4-6千億。
“非常規油氣資源是我國繼東北大慶油田、新疆塔里木油田之后油氣領域的第三大發現。”康玉柱在會上評價說。
會上,最振奮人心的是,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李玉喜透露,多項扶持頁巖氣產業化的政策正在醞釀中。
這一系列扶持政策主要包括:一是頁巖氣市場化定價政策,同時頁巖氣利用方式可以靈活;二是監管體系強調一級管理,實際又分為二級三級監管,即讓各省各級參與管理的監管體系,使整個監管過程向下延伸到頁巖氣井;三是稅收上將多數利稅留給地方,以對企業和地方都有利。
業內人士指出,頁巖氣市場定價政策將是最核心的政策。目前,天然氣被列為國家定價范疇,偏低的售價使我國進口天然氣與終端氣價倒掛。而價格一旦放開管制,將大大激發企業積極性。
今年8月,康玉柱教授曾撰文稱相較美國,我國頁巖氣開發難度更大:“我國的泥頁巖油氣資源潛力巨大,但勘探開發的難度也比較大,目前鉆一口井需要投入的資金近億,存在較大的投資風險。前期勘探開發應以積極穩妥為方針,由點到面,切忌一哄而上。”目前,美國是世界上唯一實現頁巖氣生產商業化的國家。
康玉柱教授指出,我國泥頁巖油氣埋藏深,美國頁巖氣普遍在3000米以內,很多在1000-2000米。我國泥頁巖油氣埋藏基本都在3000米以上(從3000米到6000米)。我國地質構造條件比較復雜,存在多期的構造運動,多組斷裂,給勘探開發帶來了困難。
另外,我國頁巖油氣所分布以丘陵、沙漠、黃土塬、戈壁居多。而美國多分布在平原地區,勘探開發容易得多。
多公司“八字沒一撇”,裝備公司最先受益
頁巖氣生產如何商業化則是當前開發的難題所在。
陸海石油天然氣集團分析師尹旭東在會上指出,現有頁巖氣扶持政策均以采氣量為依據,企業一旦采不出氣,就要承擔高額的勘探風險。
對頁巖氣的高投資成本和高風險,更多的公司對此抱著理性的心態。理財周報記者致電杰瑞股份、富瑞特裝、開山股份等頁巖氣概念股,公司均回應并未派人參加該會議。
“做概念和做實業是不一樣的。目前八字還沒一撇,沒有業績貢獻。即使是開發頁巖氣,相關設備也只是我們的一塊業務而已。”開山股份內部人士說。
“現在關于頁巖氣的各種會議特別多。國內目前還在技術開發階段,主要是政府投資推動。幾乎所有公司都處在籌備人才隊伍、準備技術的階段。至少需要兩三年,現在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有實質性的貢獻。”北京某券商資深化工研究員說,“從業績貢獻可能性看,上游機械設備公司更快受益。”
“不管誰拿到項目,都需要開采的機械設備和勘探儀器,相關的機械設備公司是最有可能先受益的。”西南證券分析師商艾華表示。
目前,涉及油氣特種裝備制造的公司包括杰瑞股份、石油濟柴、江鉆股份、神開股份、寶德股份、海默科技、惠博普、吉艾科技8家機械制造公司。李玉喜在會上透露頁巖氣開發三大利好后,這8家機械設備制造商全線飄紅。
“我們掌握了核心技術,主要為頁巖氣開發提供相關設備。去年,我們就向美國出口了兩單頁巖氣開采設備項目。”杰瑞股份內部人士表示,“我們沒把它當成概念炒,這個還遠遠不到迅速爆發的階段。頁巖氣目前還是概念階段,產業化、轉化成上市公司業績和收益還要等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