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標志著我們黨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規律、自然資源永續利用規律和生態環保規律的認識進入了新境界。
我們摘錄了十年來生態文明建設成就的幾個方面,以饗讀者。
生態文明建設體系初步建立
海南、吉林、黑龍江、福建等15個省(區、市)開展了生態省建設,有38個縣(市、區)建成了生態縣(市、區),1559個鄉鎮建成國家級生態鄉鎮。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最新環境監測結果表明:今年上半年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好于三類水比例為51.5%,同比提高2.7個百分點;環保重點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4.2%,比去年提高3.6個百分點;環保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總體良好,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92.1%,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
經濟結構更加綠色
建立了嚴格的環境準入制度,提高了火電、鋼鐵、水泥等高污染、高排放行業環境準入門檻,頒布實施清潔生產標準,建立落后產能淘汰機制。
“十一五”期間,累計關停小火電機組7683萬千瓦,淘汰落后煉鐵產能1.2億噸、水泥3.7億噸,有力地促進了產業結構優化。
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扎實推進
2011年,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為2499.9萬噸,比上年下降2.04%;氨氮排放總量為260.4萬噸,比上年下降1.52%;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為2217.9萬噸,比上年下降2.21%;氮氧化物排放總量為2404.3萬噸,比上年上升5.73%。
突出環境問題有所緩解
重金屬污染防治深入推進,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進一步強化,重點流域區域污染防治取得新進展,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新標準》發布,農村環境保護和生態保護得到全面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