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不到四個月時間里,中石化西南油田和勝利油田相繼發生兩起廢棄井井噴事故。兩起間隔四個月的井噴分別為:7月8日中石化西南油氣田位于四川閬中河溪鎮五村一口廢棄井井噴、11月15日中石化勝利油田濱南采油廠位于山東濱州市梁才辦事處小馬村一口廢棄井井噴。兩起井噴原因各異,前者是因雷擊所致,后者則因盜油引起。
在老油田采油量逐漸萎縮的情況下,廢棄井管理成為難題。中國石化報數據顯示,中石化旗下最大的勝利油田經近50年勘探開發后,僅老井數量就已達數萬口,低產、稠油成為這些老井的主要特點,“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長期封存以待復產則成國內幾大油企的普遍處理方法,但現實中廢棄井往往處于棄之不管的狀態。
11月15日,勝利油田濱南采油廠一廢棄井因盜油者破壞井口封井器導致井噴。據濱南采油廠環保科和新聞科負責人介紹,事發井已停產兩年有余,且并未永久封注,僅安裝封井器。上述負責人表示,安裝封井器是為以后復產,井噴發生后,該廠已重啟該井準備復產。
據該廠作業人士透露,封井主要是為恢復廢棄油井地層壓力。此次井噴是因盜油者破壞封井器導致,由此可見這口事發廢棄井的地層壓力有所恢復。事情蹊蹺在于,為何直到發生井噴之后,中石化濱南采油廠方認識到該井可以恢復生產?上述負責人未作正面回應。
一位長期從事上游油氣業務人士認為,一般來看,并未永久封注的廢棄井,作業者應持續測量井內技術參數以了解油井變化。上述人士認為,被原油污染的土壤,一般恢復期在數年甚至更長時間,按以往案例來看,農民可在土壤恢復期得到相應賠償。當事村民和中石化濱南采油廠方面表示,具體賠償數額正在協商。
在不到四個月時間里,中石化兩大油氣田接連發生井噴,廢棄井顯然已成井噴隱患根源。據中國網記者了解,中石化目前尚未有全集團層面的廢棄井全面治理行動。
井噴13天后農田、水面仍存油污
據記者了解,中石化這兩起井噴事故的共同特征十分明顯:均為廢棄井,都未對井口進行永久性封注,廢棄井距村莊較近,對當地造成污染。
今年7月8日位于四川省閬中市河溪鎮五村的一口中石化西南氣田廢棄天然氣井噴并發生火災,當地村民受其襲擾,躲避外村;11月15日位于山東濱州市梁才辦事處小馬村的中石化勝利油田濱南采油廠廢棄井井噴,當地村民數十畝農田被毀,村民鴨子死亡,所幸兩起事故并未產生人員傷亡。
據此前中石化通報,閬中井噴可能是雷擊造成井口抽油桿防噴盒密封失效導致天然氣泄漏并著火。此次濱州井噴中石化官方并未對外通報。據濱南采油廠新聞科負責人介紹,井噴是因為盜油所致,現場已發現作案工具,并且公安部門已立案。中石化地方環保部門負責人曾對中國網記者表示,山東河北等地歷來都是盜油高發區,盜油手法或輸油管道打眼,或盜采廢棄井不一而足。
11月15日山東濱州市梁才辦事處小馬村南一口廢棄井發生井噴,這是中石化近期又一起井噴事故,事發井屬于中石化勝利油田濱南采油廠205大隊23 號站。據中國網記者從濱南采油廠上述負責人處了解,該井于2007年開采,迄今廢棄兩年,當時井口安有封井器,屬于長期封停井。據濱南采油廠新聞科負責人介紹,該井廢棄原因為成本高產量低,考慮到經濟原因被關閉。該廠環保科負責人表示,要等到技術手段成熟之后再進行開采。
時隔13天,11月27日中國網記者在現場看到,發生井噴區域內的農田與數個水塘仍可見未清理的油污,農田被斑狀油污覆蓋面積較大,附近幾口水塘水面存有大量斑狀油污或黑色油污帶,農田內到處可見推土機履帶留下痕跡,離地面數米的電線上掛有黑色油污,由此推斷井噴原油的高度應在十米以上。
發生井噴的油井位于小馬村南,中國網記者實地大致測量(一步一米),事故井離最近的村民永久定居點直線距離大致在100米-200米左右,村民永久定居點間隔十幾米,當天井噴污染的區域直徑則在300米左右。
據村民介紹,事故發生當天風向為北風,井噴原油被大風吹向南面農田,村名定居點處于上風向并未被污染。農村做飯取暖均為燃燒煤炭或秸稈,炊煙帶有火星的可能性極大,若當天風向有所轉變,后果顯然不堪想象。這起事故中,一個養鴨養殖場離這口廢棄井僅數米開外,井噴強烈的沖擊和響聲造成養殖場的鴨子受驚嚇死亡。
此前媒體報道場主稱有數千只鴨子死亡,不過據濱南采油廠負責處理賠償的負責人稱,村民拿出來要求賠償的死鴨子也就幾十只,遠沒有數千只之多。
廢棄井隱患
11月28日,全球契約中國網絡年會在京開幕,全球契約組織是一個類似環保和社會責任的國外機構。作為中國方面的牽頭人,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親自出席并做了主旨演講。傅成玉在接受中國網記者采訪時認為,井噴一定是在生產的油井才會發生,井噴是安全標準問題而非環保問題,“井噴是跟你的判斷有關,比如壓力的判斷”。他表示,中石化的廢棄井處理都有相關標準,“一般來說,企業標準嚴于國家標準,企業不做誰來做?”
被譽為中國能源界老帥的傅成玉似乎對這起廢棄兩年的油井井噴并不知情,他一再表示,廢棄井不可能發生井噴。
而事實上,廢棄井的安全隱患正在襲來。
隨著城市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原來地處郊區的油井與城市之間的距離正在消失。以11月15日濱南采油廠此次井噴發生地為例,濱州市梁才辦事處原為梁才鄉屬鄉鎮級別,后改名為梁才辦事處且被納入濱州市城區發展規劃。
中國網記者沿途看到在濱州農田中生產的油井已與破土動工的工業園區相望,油區管理者對此也叫苦不迭,“油井離城市邊緣這么近,萬一發生安全事故怎么辦?”。類似濱州或東營等地市,都是由于先發現油田而后擴大城市規模,而早開采的老井距人口密集區顯然更近。
據中石化下屬中國石化報2010年6月7日的一則報道,中石化所屬勝利油田經過近50年的勘探開發后,低產、稠油等特殊油藏老井數量已達數萬口。而這數萬口老井多數已經成為廢棄井。廢棄的原因多是油井經長時期開采,地層壓力不夠導致產油量減少;或前期勘探油井由于油藏條件不好而廢棄。
四個月內兩大油氣田連續發生兩起井噴,如何管理廢棄井成為中石化桌面上不得不議的課題。以濱州此次井噴為例,為何要等盜油引發井噴之后才對事發井恢復生產?既然巡邏維護難以避免盜油者破壞油井,在事發井廢棄兩年多時間里,有沒有對這口井做持續技術測量,避免因盜油者破壞封井器發生井噴?中石化勝利油田濱南采油廠上述兩位負責人,均以不是專業人士不了解作答,記者提出請專業人士做出解答旋又被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