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不是由于頁巖氣在美國的成功革命,或許中國對于頁巖氣的開采還不至于達到如此迫切的地步。能源競爭是國家綜合競爭力的體現之一,從財政部下發的《關于出臺頁巖氣開發利用補貼政策的通知》不難看出,對于頁巖氣的開采,國家采取了大力扶持的態度。不少業內人士表示,作為清潔高效的能源,頁巖氣有望緩解當前石油供給不足的能源危機,此前推行的新能源計劃的迫切性有望逐漸降低。對此,國內汽車行業資深專家、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委員陳光祖表達了截然不同的觀點。
“新能源規劃不會因為頁巖氣的開采而有所變化,因為二者出發點是迥異的。”陳光祖表示,從目前來看,美國有近40%的能源需求將由頁巖氣替代,這對中國有借鑒意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能源危機。但是新能源汽車規劃的出發點則更側重于減排,規劃最終要解決的是汽車排放帶來的溫室效應問題。近來十八大提出的生態文明的理念也充分強調了生態保護的重要性。
陳光祖還表示,我們在看到頁巖氣有可能帶來效益的同時,還應該考慮其帶來的負面影響。一方面,作為天然氣的一種,頁巖氣在開采過程中會大大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另一方面,頁巖氣的開采需要大量的水資源,而目前水資源對于中國而言也是非常寶貴的資源,所以在開采的同時需要權衡好利害關系。此外,中國頁巖氣的開采尚處于起步階段,技術還不成熟,不排除在開采過程中造成一些能源浪費。鑒于近兩年來,中美兩國能源合作的意向逐漸加強,中方應積極向美國學習先進的頁巖氣開采技術,逐漸形成成熟的經驗,而這顯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
“有一個事實是不容忽視的,即使尚沒有實現頁巖氣的規模化開采,以中國現有的天然氣儲存量來看,也大大超過了石油的儲存量。”陳光祖告訴記者,中國的石油可能還有60-70年的使用時間,而巨大的天然氣儲存量未來有望逐漸取代石油,在汽車行業得以應用。此外,與汽油、柴油相比,天然氣的排放性顯然更佳。一旦頁巖氣開采技術逐漸趨于成熟,并具備成本優勢,未來中國天然氣汽車有望實現蓬勃發展也并不是空談。
頁巖氣的開采不會影響新能源汽車規劃的實施,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在發展中面臨的諸多問題仍需盡快得到解決。對于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現狀,陳光祖表示,從大方向來談,目前國家發展新能源的路線是有失合理的。依靠現行的補貼與示范政策,國內新能源汽車難以實現規模化生產,生產成本自然也難以降下來,市場份額更是無從談起。而根據日系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積累的先進經驗,只有規模上去了,市場競爭力才能得以體現。
不僅如此,在發展新能源汽車方面,企圖一步到位的做法可是有失偏頗的。一方面,純電動車技術還不成熟,車主在駕乘純電動汽車時面臨著空調缺失,能否及時獲得充電樁支持的現狀,另一方面充電樁的建設也需要經過充分的考量,過多的充電樁的建設反而可能進一步妨礙公民的出行方便。因此,綜合來看,現階段仍應該以重點發展技術成熟的混合動力汽車為主,同時加快研究純電動汽車,彌補其技術上的短板,尤其是鋰電池技術方面的不足。“只有具備了成熟的電池技術,我國才有望成為新能源汽車大國,否則一切只是空談。這需要政府與企業的共同努力,尤其在基礎研究方面,政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陳光祖最后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