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美國能源部下屬的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公布數據稱,2012年9月美國石油月產量創下新高,達到650萬桶,為1988年1月以來的產量最高月。EIA將這一增長主要歸因于,水力壓裂法讓以往的石油低產區成為現在的高產中心。
巧合的是,12月6日,一份來自著名國際投行高盛的報告延續了EIA的樂觀。在這份名為《頁巖油革命改變全球能源格局》的報告中,高盛分析師Kamakshya Trivedi認為,頁巖油革命不僅會改變全球能源格局,還可能會改變全球經濟格局。報告稱,頁巖油革命帶來的最主要影響就是:油價將不再成為限制經濟增長的絆腳石。生產的轉變正在逐漸放松油價的束縛,而這種束縛長久以來困擾著全球經濟。如果全球需求增長能夠恢復,那么油價上漲對經濟復蘇造成的風險就會消退。
無獨有偶,今年花旗銀行也多次發布關于美國頁巖油的報告。這些報告認為,美國石油產量飆升的主要驅動力便是頁巖油。該機構還預測,到2020年美國頁巖油日產量至少將上升至200萬桶,從而帶動美國石油總產量的快速上升。
今年7月,美國能源部首次正式對頁巖油產量作出預測。預測稱,2012年美國頁巖油日產量將達72萬桶,相當于其國內石油日產量的12.5%,到2029年,日產量將達133萬桶。
幾年前,人們還很難想象世界第一能源消耗國美國會成為天然氣生產大國,而如今,美國的天然氣產量供過于求甚至謀劃出口,在全球范圍內卷起了“頁巖氣革命”。人們不禁聯想,美國的頁巖油領域會不會也將上演頁巖氣狂潮?畢竟,從2000年開始,美國已將開發頁巖氣的水力壓裂技術用于開采頁巖油。這一成果已使美國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石油生產國。自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至今,美國也首次成為煉油產品的凈出口國。
頁巖油再成熱詞
近幾年來,人們在不停地談論美國頁巖油氣開發的潛力,并不吝將“革命”、“顛覆”之類的詞語與其搭配。其實,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國試圖開發國內的頁巖油資源時,也經歷了一個類似的時期。當時,為了開發橫跨懷俄明州、猶他州和科羅拉多州的頁巖油資源,政府還給一個名為Synethic的燃料公司提供了11億美元的聯邦貸款擔保,但該公司只存活了5年。同一時期,埃克森石油公司也在科羅拉多州的頁巖油開發上付出過巨大努力,該公司曾推出了一個耗資50億美元的油頁巖項目,在當年可謂是大手筆投資。但適逢油價暴跌,迫使?松境焚Y,這個案例見證了能源產業繁榮和蕭條的交替循環。
當年,美國對頁巖油的熱情與我們今天感受到的不相上下。不同的是,當時并沒有什么實際產量來讓這種熱情延續下去。不過,當前的頁巖油再熱卻有著產量和各種樂觀預測的支撐。美國能源部在其近日公布的《2013年能源展望》中稱,到2019年,美國的原油日產量將達到750萬桶,增長將主要來自陸上原油產量的增加,特別是來自頁巖和致密地層的原油產量。
比美國能源部更樂觀的預測來自國際能源署(IEA)。上個月,總部位于巴黎的IEA發布的《2012世界能源展望》也預測,到2017年美國將取代沙特,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但就在2011年IEA還預測,到2020年時,是俄羅斯還是沙特會成為石油產量第一大國,而今年話鋒一轉,將美國推上產油第一大國的位置。發生這樣的轉變,主要是因為美國的水力壓裂法和水平鉆井法的結合讓頁巖油氣資源開發成為可能,且發展速度超出預期。
在美國能源部和IEA發布報告和展望之前,嗅覺更靈敏的油氣公司已經做出了自己的選擇:美國一些大型油氣公司宣布,在它們2013年的預算中,相當大的一部分將用于美國頁巖油氣資源開發。馬拉松石油公司宣布,明年預算中將有約1/3用在德克薩斯州南部的鷹灘頁巖中。該公司預計,在2013年,鷹灘的頁巖油日產量將達到8.5萬桶。
高盛還預計,頁巖油產量增加帶來的直接影響將是美國將成為能源凈出口國,其能源出口收入將增加,并使美國的制造業增強競爭力。對于美國石油出口的可能性,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商品策略分析師凱瑟琳·斯佩克特認為,美國石油生產和產品出口要考慮到通貨膨脹、通貨緊縮、美國出口政策的變化等因素,畢竟,當前美國仍在執行長期以來的石油出口限制政策。
理想和現實之間
理想雖豐滿,但對美國石油產量增加也并不都是樂觀的預測。在《2012世界能源展望》中,IEA預測美國第一產油國的地位恐怕不會長久,到 2030年,沙特將重回產油第一大國的寶座,日產量至少比美國多100萬桶。IEA首席經濟學家法提赫·比羅爾也預測說:“如果美國沒有新的油氣資源發現,或者油價不能保持像今天這樣的高水平,沙特將重回產油第一大國的位置。”
美國能源部也預測,在2020年之后, 美國的石油產量增長將減緩,屆時油氣開發商的足跡已經踏遍了美國境內儲量大、開發難度小的區域,石油產量增長的難度會更大。
反對開發頁巖油氣資源的人士認為,IEA關于美國石油產量增長的預測將給美國帶來“危險的錯誤”。
對頁巖油影響的評價有立場鮮明的兩個陣營,一方認為頁巖油將滿足美國,甚至是全球對石油需求的增長,另一方則稱,頁巖油的影響被明顯夸大了。
對美國頁巖油潛在產量的估計各方差異很大。在記者搜集到的材料中,最悲觀的估計認為,最高日產量不會超過180萬桶;而在另一端,最樂觀的估計認為,全球已發現的頁巖油資源總量很大,超過10萬億桶。其中1.8萬億桶被困在美科羅拉多州、猶他州和懷俄明州的土地中,而這其中,8000億桶被認為是可以開采的,這是沙特探明儲量的3倍。從長期來看,美國的頁巖油日產量會達到300萬至400萬桶。
人們對美國頁巖油影響的種種樂觀預測往往同頁巖氣的繁榮有關。美國頁巖氣產量2005年后迅猛增長,2010年頁巖氣產量就高達1378億立方米,是2005年的7倍,年均增長率達到47.7%。然而,發生在美國頁巖氣上的革命,也就是頁巖氣供過于求、天然氣價格暴跌的故事恐怕很難在石油市場上重演,因為北美天然氣市場相對封閉,而石油卻在一個全球性的市場中流動。
在很多國家,頁巖油的儲量尚不明確,且是否具有經濟開發價值還不確定。在美國,頁巖油開發需要油價維持在每桶80至90美元才有利可圖。頁巖油的發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油價,如果國際原油價格持續攀升,我們之前的很多假設會成為現實,但如果價格下跌,頁巖油生產就很難有利可圖。逐利而動,當前天然氣價格下降很多公司就減少頁巖氣的產量,轉而生產頁巖油。如果油價下跌,產量減少也會發生在頁巖油身上。
因為開采后產量就會急劇下降,開發商一旦開始鉆探,就需要在短時間內打出大量開采井,且每口井的成本約為常規陸上油井的3倍。更主要的是,壓裂法開采的油井產油量減少速度很快,通常第一年的下降速度為65%,第二年以35%的速度下降。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幾年之內,一口壓裂井的產量只能維持在日產100桶,甚至更少。
即便是頁巖油開采在商業上具有可行性,頁巖油開采給環境帶來的壓力也不容忽視。頁巖油生產過程中要消耗大量能源,且開采過程中的碳排放量甚至比油砂開采過程中的碳排放還大。頁巖油開采還要耗費大量的水資源。如今,美國民眾和政府正在反對加拿大修建管道將油砂油運送到美國,可以想象,一旦頁巖油的規模再擴大,美國民眾的反對之聲會有多高。出于環境因素的考量,美國環保署正在就水力壓裂法進行調查,正如這種開采方法在紐約遭禁一樣,在全美范圍內,它仍可能遭禁。那樣,頁巖油將成為一個最終將破裂的泡影。
知識鏈接
頁巖油是指以頁巖為主的頁巖層系中所含的石油資源。其中包括泥頁巖孔隙和裂縫中的石油,也包括泥頁巖層系中的致密碳酸巖或碎屑巖鄰層和夾層中的石油資源。在固體礦產領域頁巖油是一種人造石油,是油頁巖干餾時有機質受熱分解生成的一種褐色、有特殊刺激氣味的粘稠狀液體產物。類似天然石油,富含烷烴和芳烴,但含有較多的烯烴組分,并且還含有含氧、氮、硫等的非烴類組分。
從頁巖油制取輕質油品,是目前人造石油制取合格液體燃料的方法中成本最低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