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巴基斯坦放出的“邀請中國建瓜達爾軍港”的傳聞,美國似乎再也按耐不住了。有巴媒體稱,美國希望搶先“拿下”瓜達爾港,以防中國成功“奪港”。短短幾周,圍繞瓜達爾港的傳聞,中美博弈短兵相接。奇怪的是,兩則傳言的來源同為一處:巴基斯坦。在美巴關系緊張的關頭,瓜達爾的“三國演義”,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玄機?
角力大幕拉開
1999年,穆沙拉夫執政后,決定上馬瓜達爾深水港項目,并請求中國政府援建。2001年,中國作出援建決定,經過4年近兩億美元資金的投入,2005年,瓜達爾港一期工程完成。
有分析認為,中國援建瓜達爾港之所以能夠順利成型,一方面固然與中巴傳統友誼以及中國在資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優勢有關,另一方面與該地區的政治環境也不無關聯。除了印度反對外,離瓜達爾更近的伊朗對此持積極態度,與其被美國占據成為攻擊伊朗的橋頭堡,還不如由與伊朗關系友好的中國來運營。
瓜達爾港建成后,將成為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亞內陸國家最近的出?,擔負起這些國家連接斯里蘭卡、孟加拉國、阿曼、阿聯酋、伊朗和伊拉克等國甚至與中國新疆等西部省份的海運任務。在俄羅斯、美國影響力巨大的該地區,第三方力量的加入無疑使這些國家能夠在大國之間有著更多的戰略選擇空間。
對于中國而言,瓜達爾港的重要意義也不言而喻。在美國對西太平洋、馬六甲海峽具有壓倒性優勢的情況下,60%能源供給依靠中東的中國嚴重依賴這一地區的海上航路。一旦發生緊急情況,該航路被封鎖,將危及中國的能源安全。
然而,美國、印度豈能善罷甘休?從中國援建開始,圍繞中國在瓜達爾建軍港的傳言不絕于耳。美國此前一直炒作所謂“珍珠鏈”戰略,2005年,美國國防部內部文件便挑撥說,中國將把瓜達爾港與緬甸的皎漂港、孟加拉國的吉大港、斯里蘭卡的漢班托特港連成一氣,這將構成對印度的“包圍圈”。
美國史汀生研究中心給國防部的報告說,中國在那里將獲得一個“收聽站”:“中國如擁有瓜達爾港便可以監視美軍在波斯灣的一舉一動,并對印度海軍在阿拉伯海上的行動及美印在印度洋的軍事演習了如指掌”。在此背景下,2005年,一期工程完成后,中國并沒有獲得瓜達爾港的經營權,而由美國盟友新加坡獲得。
最近,巴基斯坦國防部長透露的中國在巴建軍港的消息更是刺痛美印的敏感神經。盡管中國外交部予以否認,參加第十屆“香格里拉對話”會議的國防部長梁光烈也表示“并不知情”,但印度仍然不肯相信,中國援建的瓜達爾是商港而不是軍港,印度一直指責瓜達爾港“具有軍港功能”。日本《經濟新聞》甚至認為,這有可能造成美印與中巴對峙的局面。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巴基斯坦此舉只是為了告訴美國,如果美國減少對巴的支持,巴還有別的選擇。在美國偷襲擊斃本·拉登后,美國國內要求削減對巴基斯坦援助的呼聲不絕于耳。在加拿大全球化研究中心網站的一篇文章中,美國前助理財政部長、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保羅·克雷格·羅伯茨甚至表示,美國擊斃拉登的真正目的就是向巴基斯坦發出一個信號:美國正考慮入侵該國,讓它為藏匿拉登付出代價。
日本《每日新聞》表示,巴基斯坦在拉登被擊斃問題上對美國不滿,請中國建海軍基地意在牽制美國。不過,“迄今為止,中國保持不在海外建立軍事基地的立場”。
美國《外交政策》雜志6月3日的文章則表示,從理論上講,在巴擁有海軍基地對中國來說將是一種戰略資產。但事實上北京正謹慎前行,因為“北京謹防給中美關系增加新的緊張因素”。文章指出,目前,巴基斯坦大膽宣稱中國將建設瓜達爾港的承諾與北京的對外政策雄心沒有太大關系,“伊斯蘭堡這樣做是為了向華盛頓顯示自己還有其他強大伙伴”。
6月7日,巴總理吉拉尼公開表示,巴并沒簽訂任何有關將瓜達爾港移交給中國的協議,任何相關決議都要通過瓜達爾港所在省政府的協商。與此同時,傳出美國希望“搶先”在瓜達爾港建立軍事基地的說法,從一個側面顯示,圍繞瓜達爾的大國博弈也許才剛剛開始。
都想吃到嘴的“大肥肉”
6月7日,巴基斯坦觀察家網稱,作為印度的戰略同盟,美國一直緊盯瓜達爾地區,非常希望能夠在該地區建立軍事基地,以便于戰時打擊伊朗,同時防止中國將瓜達爾港作為進入阿拉伯的通道和海軍哨所。
從5月底巴基斯坦總理吉拉尼訪問中國之后,有關巴基斯坦請求中國在瓜達爾港建軍事基地的傳聞就被西方媒體炒翻了天。“我們已請求我們的中國兄弟在瓜德爾建一個海軍基地,”英國《金融時報》5月23日引述巴國防部長穆合塔爾的話說,該報表示,穆合塔爾證實,巴總理吉拉尼在訪問中國時已表達了這一請求。
報道表示,令人震驚的是,巴基斯坦不僅要求中國在那里建個海軍基地,而且“希望中國海軍能在那里保持常規存在”,《金融時報》表示,“這很可能會使印度和美國感到驚慌”。
美國《洛杉磯時報》指出,由于距離全球石油供應的主要通道——霍爾木茲海峽只有大約400公里,瓜達爾顯然位于能扼住美國咽喉的戰略位置。
如果將來“這里成為中國軍艦和潛艇的停泊基地。中國利用這里向西,進而向中東和非洲東海岸,以及整個印度洋‘擴張’其經濟和軍事影響力”,那無疑將成為美國的噩夢。
對于印度來說,瓜達爾港如果建成不僅將威脅印度的印度洋霸主地位,而且還將使印度少了一件對巴基斯坦的殺手锏。
巴基斯坦最大的港口卡拉奇是該國對外經貿的重要吞吐地(巴絕大多數海上貿易在此進行),而且是巴基斯坦的重要軍港,然而,卡拉奇距離印度很近,發生緊急情況時,容易被印度海軍封鎖。1971年,印度與巴基斯坦開戰,印度軍隊對卡拉奇進行猛烈轟炸和嚴密封鎖,這嚴重影響了巴基斯坦的經濟。1999 年,在卡爾吉爾沖突期間,印度又一次故伎重演,威脅要封鎖卡拉奇港。軟肋被人用刀頂著,巴基斯坦迫切感受到建立一個離印度遠一點的港口的必要性,而在卡拉奇西部725公里處的瓜達爾,無疑成為巴基斯坦延長沿海戰略縱深的重要選擇。
早在1958年從阿曼手中買回瓜達爾時,巴基斯坦就認識到了它的戰略重要性。這個遠離印度的港口除了緊鄰全球石油主要通道霍爾木茲海峽外,還緊緊扼守從非洲、歐洲經紅海、霍爾木茲海峽、波斯灣通往東亞、太平洋地區數條海上重要航線的咽喉。1964年,巴基斯坦就希望能在這個當時的偏僻小漁村建成分擔國家風險重任的深水海港,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沒能如愿。
其實,猶如初長成的小家碧玉,瓜達爾這個美貌少女早已被環伺四周的“鉆石王老五”們盯上了。上世紀80年代,占領巴基斯坦鄰國阿富汗的蘇聯就對瓜達爾十分看好。對當時的蘇聯來說,如果占領瓜達爾,就等于得到了可以將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等中亞地區的豐富石油和天然氣出售給外國的出口港,但沒幾年蘇聯宣告解體,事情不了了之。
美國《外交政策》雜志表示,在巴擁有海軍基地對中國來說是種戰略資產。但“北京謹防給中美關系增加新的緊張因素”。巴大膽宣稱中國將建設瓜德爾的承諾與北京的對外政策雄心沒太大關系,伊斯蘭堡這樣做另有目的。
美國秘密交易胎死腹中
美國也對這個美少女兩次“求婚”。上世紀90年代,對瓜達爾港垂涎已久的美國提出了龐大的輸油管計劃。為此,美國與剛剛脫離蘇聯的俄羅斯進行了一番斗法。當時,大名鼎鼎的美國Uncol公司打算投標巴基斯坦的輸油管工程。這條輸油管原計劃投資17億美元,以土庫曼斯坦境內的阿特拉巴德油田為起點,中間穿過阿富汗,最終抵達巴境內的馬爾坦,全長1440公里,每天計劃輸送油氣15億至20億立方英尺。在當時的計劃中就打算把這條輸油管延伸到瓜達爾港。一旦該港的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中亞的油氣就可以通過穿越印度洋的巨型油輪運輸到日本、韓國等遠東地區,因此經濟前景十分誘人。
不過,這引起俄羅斯的擔心。將中亞視為勢力范圍的俄羅斯害怕美國借此插手中亞事務,因此急急忙忙買斷了土庫曼斯坦境內80%的油氣儲量開采權。就這樣,土庫曼斯坦每年生產的820億立方英尺的油氣中的620億立方英尺被俄羅斯購走。
美國在該地建設港口的消息顯然也不受距離瓜達爾只有70多公里的伊朗歡迎,后者在俄羅斯之外再加一把火,將土庫曼斯坦剩余的油氣儲量搶購。
油氣都沒了,還建什么輸油管道?面臨無米下鍋的尷尬境地,美國的計劃也就胎死腹中了,再加上種種復雜的政治原因,這家美國公司之后被迫退出競標,也讓美國對瓜達爾望港興嘆。
1998年,巴基斯坦當時的政府避開國際社會注意,沒有舉行國際投標又匆忙和美國福布斯公司在卡拉奇簽訂了一份共同投資開發瓜達爾港的備忘錄,美國人與瓜港所在地政府敲訂了一份高達4.6億美元的開發投資協議。根據這份協議,福布斯公司在瓜達爾港的運作不僅各種基礎設施一應俱全,而且幾乎取得了一個主權國家所能擁有的一切權利。
福布斯公司的控制范圍不僅包括深海港口,還包括陸地延伸部分:美方享有警察巡邏權,可以自主決定采取各種安全防衛措施,總之,這種運作和美國在世界其他地方的軍事基地并無二致。為了保證基地安全和便于保衛人員巡邏,公司可以在基地四周建設圍墻和照明系統,為了保證公司與美國本部和世界其他分公司的通信聯絡的暢通,福布斯還可以建立獨立于巴基斯坦政府的用高科技武裝起來的電子通信網絡,其主要設施包括,衛星地面站、微波發射塔等,公司還可以建設屬于自己的機場和飛行跑道。如此一來,瓜達爾港儼然將成為一個“國中之國”。
此計劃泄漏后,巴基斯坦媒體和軍方極為不滿,全國上下隨即展開了一場“誰出賣了國家主權”的大討論。在強大的國內輿論壓力下,瓜達爾港所在地方議會通過決議,反對與美國公司簽訂協議,美國的這項雄心勃勃的計劃就此功虧一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