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2012年原油走勢與2011年基本相同,1-3月份震蕩上漲,4-7月份走跌,9-12月份開始橫盤,WTI原油價格在78美元-110美 元之間,布倫特原油價格在126美元~89美元之間。展望2013年,我們認為原油市場價格將整體走弱,區間下移,其中WTI原油價格或將跌至60美元一 線,布倫特原油價格或將跌至80美元一線。
從整個大的經濟周期來看,筆者認為世界經濟形勢類似于上個世紀歐美30年代,經濟增長缺乏亮點,世界性的產能過剩局面的出現,這是本輪經濟危機與30年代最大的共同點。
奧巴馬政府選擇伯南克也是出于這個憂慮,因為伯南克在業內素來以研究大蕭條聞名的。筆者認為從1990年開始的整個世界經濟過往繁榮在某種程度 只是一種鏡像,歐美國家通過透支未來的消費短暫地掩蓋了整個歐美社會產能過剩的局面。即使美國政府出現大規模的貨幣刺激政策,但是由于缺乏財政擴張的能 力,美國政府無法中長期刺激需求,并且更為嚴重的是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在未來有可能收縮,也就是之前向未來的借債需要慢慢償還,需求將會繼續慢慢回落。世界 性的產能過剩矛盾在未來的幾年之內將會逐漸顯現,世界經濟從通脹風險周期中慢慢過渡到通縮周期。
從第三輪量化寬松(QE3)之后的大宗商品走勢即可看出這種趨勢,原油歷次QE推出之后價格上漲幅度都是慢慢減少的,QE3之后原油價格非但沒 有上漲,反而出現了下跌。筆者認為世界經濟的復蘇如果沒有出現新的產業革命,則必然會是最終的周期機制的復興,依靠的是通貨膨脹向通縮的轉移,資源價格將 會慢慢回落。
原油市場供大于求將進一步強化。美國今年的石油每日產量預計將大增76萬桶,這是自1859年美國石油生產商業化以來的最大年度增幅。北達科他 州、蒙大拿州以及得克薩斯州致密頁巖層鉆探增加,將使得2013年美國原油日產量自1992年以來首次突破700萬桶。2011年美國每日進口原油891 萬桶,為1999年以來最低水平。原油進口占美國石油消耗的比例降至44.8%,為1995年以來最低,低于2005年60.3%的峰值水平。
美國能源信息署數據顯示,2013年非歐佩克國家原油產量的大幅增長,明年非歐佩克國家原油供應量將會增加100萬桶/天-150萬桶/天,主 要是美國加拿大和巴西的原油供應增加。目前歐佩克剩余產能為200萬桶/天,而隨著利比亞的復產以及伊拉克的生產,歐佩克剩余產能將進一步提升至330萬 桶/天。
對于明年歐元區經濟增長率的可能波動區間,最近歐洲央行已經將其9月份預測的-0.4%-1.4%調整為了-0.9%-0.3%。此外,經合組織最新的預測是2013年歐元區經濟可能將會下滑0.1%。
高位油價也將制約原油需求的提升。經合組織國家原油需求在2008年后持續衰退,只有非經合組織國家原油需求還維持增長。內在原因是原油目前的高價將會拖累原油價格進一步走高,即使是經合組織國家對原油價格的極限承受能力也只是在125美元~130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