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市場鬧得沸沸揚揚的光伏產業,終因去年國家能源局出臺多份文件,在政策層面上支持光伏產業發展,從而讓行業定位有了新的準星。2012年 12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又明確提出:“積極開拓國內光伏應用市場,著力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高層頻密吹出的行業政策暖風,讓我市光伏行業的拓荒者,以及大小10來家產業鏈的從業者興奮不已,紛紛表示要再次吹響我市光伏產業發展的集結號。
在光伏產業的擊鼓傳花游戲中,那朵花已傳向產業鏈的最末端光伏電站。然而,最為關鍵的問題是,如果光伏電站并不了網,那么就發不了電,電站建了也只能是“曬太陽”。倘如此,資本熱浪催生的光伏產能,最終也只能讓參與者去品嘗一場新興產業的“虛擬盛宴”。
可喜的是,光伏并網如今已不再是“仿佛”。去年10月26日,國家電網公司公布了《關于做好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其中提到,從去年 11月1日起,接入電壓10千伏及以下,單個并網點裝機容量不超過6兆瓦的光伏電站可免費接入電網。目前,我省正積極向國家申報“金太陽”示范項目和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
拿出這么多政策措施“演示”,無非是想證明,過去我們所經歷的這么多“光伏苦難”,并不是行業不好,也不一定是投資人愚鈍,而是除了內憂外患的環境外,還缺乏光伏行業市場定位和整合。政策營救措施也慢了一拍。直到去年10月,伴隨國家多部委共同出臺一攬子“光伏過冬”計劃,拯救光伏產業才有了良好的市場消息面。行業春風已拂面,尤其是國家已明確表示,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可分散接入配電網,允許富余電量上網,電網企業按國家政策全額收購富余電力……種種利好消息讓我們再一次看到,我市光伏產業又面臨著一個嶄新的發展機會。
現在我們所擔心的倒不是技術層面上的問題,而更多的是對市場反應敏銳不敏銳,轉型升級跟進速度快不快,搶抓機遇手段靈不靈的問題。機會是不等人的,好政策也會相機而動的。現在,無論是在上網電價還是在補貼方面,都有相當誘人的政策措施輔助,而且最近還出臺了光伏電站項目執行與風電相同的增值稅優惠政策,即從先前的17%降到了8.5%。
雖然光伏行業的整合不可能一蹴而就,但種種跡象已經再明白不過地告訴人們:光伏,依然是一個美麗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