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2013年全球能源產業大事,我們不由自主會將焦點集中在非常規油氣之上,因為它已延伸到全球市場的每一角落。非常規天然氣革命將從美國蔓延至全球,非常規石油也將如法炮制,全球能源格局將因此不同,同時將帶來更多不確定因素,2013年給我們帶來的迷局將更多。
2009年國際能源署在《全球能源展望》中對全球未來石油供應問題憂心忡忡。國際能源署首席經濟學家比羅爾稱:“我們非常擔心未來的石油供應,在未來22年里我們需要找到4個新沙特來滿足全球石油需求。”當時,國際能源署是基于對現有油田的開采率做出以上推測的。4年后,國際能源署的《全球能源展望》報告則呈現完全不同的預測。“全球能源版圖正在發生變化,由于美國涌現大量非常規油氣,全球能源版圖正在重寫。”
在2012年的《全球能源展望》中,國際能源署提出疑問“我們是否已找到足夠原油來維持生產?”這次的回答是斬釘截鐵的“Yes”。本次《全球能源展望》報告中提到,不僅僅是美國參與了全球能源新革命,全球其他地區也在演繹著各種傳奇,因為不少國家坐擁豐富的非常規油氣,全球石油生產率正在穩步上升。
至于天然氣,地球人都知道美國人的頁巖氣革命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但是2012年全球能源界對常規天然氣儲量同樣持樂觀態度。該報告盡管提到,全球新氣田也在繼續穩步發現中。
我們再來看看英國石油公司的能源數據回顧,2001年全球已探明石油儲量為10460億桶,11年后,盡管全球已消費3250億桶石油,但儲量也已上升到16520億桶。全球已探明天然氣儲量于2001年達到150萬億立方米,到去年已消費了30萬億立方米,但目前剩余儲量將達到208萬億立方米。油氣儲量的增加無疑是件好事,但同時也為全球能源產業帶來了不確定性。
非傳統油氣前景并非一片光明。從地質角度看,其具體儲量及地質環境還有很多盲點,因此能源公司對于投資也無法做出精確評估。此外,全球能源價格走勢依舊霧里看花。雖然油價近來走勢穩定,但未來情況無人能說明,能源產品的生產成本因項目不同將出現很大差異。同樣,能源需求方目前也不景氣,主要受歐洲經濟危機、美國債務問題影響,印度、巴西、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國內也面臨各種挑戰。
這僅僅是資源和價格上存在的不確定,還沒算上非傳統油氣所帶來的政治、環境風險。這一切都使國際石油公司處境艱難,他們在決定如何投資上游產業上面臨巨大挑戰。如果沒有大量投資,加拿大油砂、巴西鹽下油田、北極油氣、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西非以及東非液化天然氣,甚至是美國的油氣產業根本無法實現大規模發展。
至于油氣管道項目,形勢將更加嚴峻。不少國家早在10年前就規劃油氣管道,但如今非傳統油氣當道,管道運輸的受歡迎度也有所降低。TAPI(土庫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管線、IPI(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管道由于政治原因都沒有大進展。
未來,非傳統油氣有望加速拉美國家對能源資產國有化的進程。去年10月,查韋斯獲得連任,這可能預示著拉美國家未來更激烈的國有化進程,因為不少領導人都有意效仿查韋斯,加大對能源資源的管控。由于拉美國家非常規油氣儲量極為豐富,這種政治上的介入將給全球非常規油氣市場帶來不穩定性。
對美國而言,問題不在于是否將維持天然氣產量,而是美國打算出口多少液化天然氣。那些期待美國敞開天然氣大門的人可能會失望,因為美國希望保持低氣價,推進國內產業復興。不少亞洲國家希望購買美國的液化天然氣,今年美國對全球天然氣市場的影響將進一步加大。
對于非傳統油氣資源的突然崛起,首當其沖的應該是俄羅斯,因為這已經在俄羅斯國內引發了一場能源內戰,加之市場的不確定因素,俄羅斯正拿俄國油和俄氣開刀推進改革。俄羅斯未來到底該怎樣介入非傳統油氣資源?
目前,俄羅斯國內新油田開發成本很高,俄氣在未來5年里每年需投資450億美元,對依賴天然氣收入的俄羅斯政府而言,這可不是個好兆頭。因此未來普京將把視線更多轉移到俄國油,普京也已安排謝欽執掌俄國油。石油巨頭俄國油的勢力范圍目前已經觸及俄氣的天然氣產業領域,下一步將挑戰俄氣的天然氣出口壟斷地位。未來俄氣主要定位于歐洲市場,而俄國油將放眼全球。
歐洲非常規油氣生產今年仍將表現平平。事實上,相比其他地區,歐洲更需要新的能源來源以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但目前歐洲似乎還無法克服頁巖氣開發所面臨的政治、民意阻礙。歐洲國家對發展非常規天然氣的熱情普遍都不高。雖然法國頁巖氣儲量達到5萬億立方米,但已決意不開采。瑞典的儲量有望達到 1.1萬立方米,也不打算開采。挪威目前依舊依賴傳統油氣資源。雖然包括波蘭、匈牙利,奧地利、羅馬尼亞和烏克蘭在內的東歐國家都有意開采頁巖氣,但實際開發面臨諸多技術難題。
非傳統油氣的興起不僅將影響油氣市場,還將撼動其他能源行業,它將為清潔能源發展設阻,可再生能源從短期來看優勢將減弱。新油氣資源的發現及政府對可再生能源投資的減少都對這個新型產業不利。但這并不是意味著清潔能源投資如一潭死水,只是可再生能源未來將更為崎嶇。未來可再生能源增長點主要來自新興市場,中國必然是主力軍,同時中東地區的太陽能產業也將收益可觀。
這一切看似危言聳聽,但還有更為嚴峻的現實要去面對——全球能源事件互為影響,而這也是去年所呈現的新形勢。地球已成為一個能源村,任何一個全球性事件,如福島核危機、阿拉伯之春、美國大選等,都會對整個能源行業產生廣泛而又難以預測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