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的頁巖氣生產尚未達到商業規模,其制定的目標是到2020年使頁巖氣產量達到800億立方米,即占預計總需求的23%。據接受彭博新聞社調查的7位分析人士的平均估計,2020年的產量很可能僅為180億立方米。這要比一年前估計的230億立方米悲觀。
價格管控妨礙投資
彭博新聞社網站2月19日援引美國頁巖鉆探公司布賴特靈石油和天然氣公司首席執行官克里斯·?思{的電郵說:“中國的生產目標不現實。中國能達到其產量目標的唯一途徑是政府向勘探和開發投入巨資并放松價格管控。”
報道指出,中國管控燃料價格阻礙了對頁巖氣的投資,因為鉆探公司有虧損的風險。這導致中石油和中石化這兩家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商在最近的拍賣中沒有拿到勘探區塊,而沒有任何天然氣鉆探經驗的公司卻拿到了。
如果不能實現開發世界最大頁巖儲備的目標,那將意味著中國從外國天然氣市場的進口將超過預期。此類購買可能有利于跨國液化天然氣供應商,同時增加土庫曼斯坦這類向中國輸送天然氣國家的供給。
中國每年耗資170億美元進口天然氣,其中約一半是液化天然氣。中國2013年將啟用創紀錄數量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這對?松梨公司和雪佛龍公司目前在澳大利亞和巴布亞新幾內亞建設的價值1000多億美元的項目將是福音。
油企缺乏競標熱情
在中國政府于2012年12月舉行的一次拍賣會上,包括頁巖層天然氣的地塊,但拍賣顯示企業對頁巖缺乏熱情。中標者是沒有頁巖鉆探經驗的一些煤炭開采商和省級政府投資公司。
彭博新聞社稱,讓沒有經驗的公司掌握頁巖氣的前景以及政府控制天然氣價格的做法十有八九將保證進口會繼續增長。中國2012年進口了價值83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比2011年增加41%。
澳大利亞麥格理集團的分析師詹姆斯·哈伯德說:“中國如果想給頁巖氣工業注入強大的推動力,要么提供巨額補貼,要么允許市場機制自由發揮作用。但中國把20個地塊給了默默無聞的公司。”中國政府必須把補貼從目前的每立方米0.4元提高到1.5元才能有效刺激發展。
總部設在中國的油田服務提供商華油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國強在1月29日接受采訪時說:“必須引入更多刺激措施。”他表示將增加在中亞和中東的投資,以防備中國頁巖行業未能起飛的前景。如果不啟用頁巖氣儲備,那么中國只能選擇進口更多液化天然氣。
國際能源署在2012年的報告中說,中國2013年可能增加5個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年接收量創下新高,達157億立方米。
開采成本高于美國
俄羅斯《觀點報》網站2月19日發表文章稱,美國通過開發頁巖氣,完全實現了天然氣自給自足。中國試圖復制美國的成就。但專家警告稱,“頁巖氣革命”的道路不適合中國。
文章指出,中國對能源價格的調控非常嚴格,在這種情況下,出于對資金損失的擔憂,私人不愿意投資能源領域。
中國關于開采頁巖氣的項目招標暫時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公司一次招標都沒拿下,這表明它們對此缺乏興趣。這意味著,中國在最近的將來無法將頁巖氣產量提高至必要的水平。這會導致天然氣進口的增長。
另一個難題在于中國沒有開采頁巖氣的經驗和必要技術。中國公司不得不與西方公司進行合作,但這對于落實北京的“頁巖氣革命”計劃來說是不夠的。
還有一個因素也讓中國復制美國的頁巖氣成功模式變得不可能。俄分析家尤利婭·沃伊托維奇指出:“中國的頁巖氣產地地質結構與美國不同。中國的頁巖氣田要么比美國的產量低,要么需要更復雜的開采技術,因此開采成本非常高昂,中國大概無法徹底能源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