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是我國第34個植樹節。作為全國首批林業信息化試點省份之一,湖南省在集體林權制度確權頒證基本完成的前提下,通過信息化率先實現了“網上造林”。如今,在林農們用一臺電腦就能對自家的樹木進行全面管理的同時,國家的林業生態效益也得到更大保障。
湖南省林業廳信息中心主任胡雨生向記者介紹,在全國率先啟動了林木測土配方信息系統后,湖南還開發出包括林業資源更新、森林防火、營造林信息和林業電子辦證等專用系統。目前湖南各鄉鎮都做到了數據共享,完成了森林防火、有害生物監測等各個環節數據的整合。
由于數據實現了即時在線更新,林農和林場可以隨時查詢自己想要的信息。記者看到,點開系統后,屏幕上出現了一幅湖南省林業衛星遙感圖,鼠標點擊任何一個位置,包括地點、樹種、權屬、事權等級、采伐指標在內298個信息均能在系統上查到,而采伐指標這一參數,甚至精確到了個人。
長沙縣跳馬鄉石橋村林農龔學榮告訴記者,早在2005年自己就開辟了一片荒山種植桂花、玉蘭等樹種,但幾年來毫無收獲,自己也損失了十幾萬元。今年開春,通過技術人員的指導,龔學榮學會了操作測土配方系統,在同一片山頭改種紅葉石楠,他預計到時會有50萬元的收入。
做花卉苗木生意的龔學榮經常要將自己的苗木運到省外,以往,如檢疫證等證件都是運一次辦一次。過程也很繁瑣,先要到鄉政府開介紹信,然后自行到市里去辦。這樣一趟下來,辦一批證件就要花費好幾百元。而他一個月內要辦十幾批。如今,采伐證、運輸證、林權證和檢疫證等都可以通過基層林業站的網絡終端進行辦理。
胡雨生告訴記者,湖南省在將林業基礎數據落實到千家萬戶的基礎上,還會繼續完成林業資源監管、綜合營造林管理、林業災害監控與應急等重點應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