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周二宣布,已經成功地從日本海底提取出甲烷水合物,俗稱“可燃冰”,此舉可能將給這個資源貧乏的國家開啟可延續多年的燃氣資源寶藏。
一個開采聯盟從海平面下1公里處(3300英尺)鉆探出這種甲烷水合物,這是一種外表像冰但含有被水分子包圍的結構十分緊密的甲烷的一種礦物燃料。據稱這是世界上首次提取出這種燃料。
這種白色固體物質燃燒時發出蒼白色的火焰,燃盡后只留下水。據估計1立方米的可燃冰含有數倍于同體積甲烷氣體的能量。
經濟、貿易和工業部的一名官員稱,由日本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產資源機構帶領的這一聯盟于去年二月份開始前期工作,本周二開始進行為期兩周的試驗性生產。
該官員稱:“這是世界上首個從甲烷水合物中提取天然氣的離岸實驗。”他還說,該團隊成功地收集了從這一半冰凍狀態的物質中提取出的甲烷氣體。
據官員稱,在這一政府領頭的工程中,該聯盟將把甲烷(天然氣的主要成分)通過在海洋深處才能達到的高壓從海底的固體水合物中分離出來。
官員稱,據認為日本西部四國島海岸附近的大洋底部有一片面積巨大的甲烷水合物,這些甲烷水合物中含有1.1萬億立方米(38.5萬億立方英尺)天然氣——相當于日本11年的天然氣消費量。
聯盟的一名官員說:“我們的目標是在2018財政年度結束前研發出可供實際應用的甲烷水合物生產技術。”2018財政年度截止于2019年3月。
時事通訊社的消息稱,日本經濟、貿易和工業部部長茂木敏充還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要加強以商業化為目的的技術。”
他還說:“我希望我們能一個一個地掃清障礙,從而盡快實現對我國周邊地區資源的利用。”
2011年海嘯引發核危機之后日本就關閉了核電站,從那以后資源貧乏的日本就一直在奮力尋求新的能源供給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