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日本經濟產業省宣布,已成功從日本近海地層蘊藏的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中分離出甲烷氣體——這是全球首次通過在海底分解“可燃冰”取得天然氣,標志著日本在可燃冰開采的商業化進程中邁出“關鍵一步”。
1 特殊環境中儲藏的新型能源
以往人們談到能源,首先想到的是能燃燒的煤、石油或天然氣。然而,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人們陸續在陸地凍土帶和海洋深處發現了一種可以燃燒的“冰”。這種“可燃冰”在地質上稱之為天然氣水合物,其結構是由8個水分子包一個甲烷分子組成,分子結構式為:CH4·8H2O。
可燃冰是一種白色固體物質,外形像冰,有極強的燃燒力,由于幾乎沒有雜質,可作為上等能源。由于它主要由水分子和甲烷組成,所以也稱它為甲烷水合物。1立方米可燃冰可以釋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氣,這是地球留給人類的一筆巨大能源財富。
可燃冰是在一定的溫度、壓力、氣體飽和度下形成的白色固態結晶物質。一旦溫度升高或壓強降低,甲烷氣則會逸出,可燃冰便趨于分解。所以,固體狀的可燃冰往往分布于水深大于300米的海底,或者海底以下大于1000米的沉積物中,此外還分布在寒冷的陸地永久凍土中。
2 儲量遠超煤、石油和天然氣總和
能源危機讓人們憂心忡忡,而可燃冰就像是上天賜予人類的珍寶,它年復一年地積累,形成延伸數千乃至數萬里的礦床。現在探明的可燃冰儲量,就比全世界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加起來的儲量還要多許多倍。
科學家的評價結果表明,僅在海底區域,可燃冰的分布面積就達4000萬平方公里,占地球海洋總面積的1/4。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可燃冰分布區超過100處,并且不斷有新的可燃冰礦區被發現,其礦層之厚、規模之大,是常規天然氣田無法相比的。
可燃冰中的甲烷含氫,燃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僅為煤炭的一半,可有效減少地球溫室效應,被稱為“21世紀能源”。據估算,海洋里的可燃冰的資源量是陸地上的 100倍以上。據最保守的統計,全世界海底的可燃冰中貯存的甲烷總量約為1.8億立方米,約合1.1萬億噸,夠人類使用1000年以上。
3 世界各國競相開發可燃冰
1960年,前蘇聯在西伯利亞發現了可燃冰,并于1969年投入開發;美國于1969年開始實施可燃冰調查,1998年把可燃冰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能源列入國家級長遠計劃;日本開始關注可燃冰是在1992年。
2000年開始,可燃冰的研究與勘探進入高峰期,世界上至少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與其中。其中美國每年用于可燃冰研究的財政撥款達上千萬美元。
日本能源缺乏,福島核事故后,日本大多數核電站處于停運狀態,致使火力發電所需液化天然氣進口量大增,能源短缺十分突出。故日本對可燃冰的開發十分熱衷,開發試驗步伐也比較快。據介紹,日本經濟產業省曾于2001年7月發布了一個為期18年的“可燃冰開發計劃”,第一階段已于2008年結束,主要是確認相關海域蘊藏量。2009年至今正處于第二階段,主要目標是進行開采試驗,從而為2016年至2018年第三階段的商業化開采進行技術鋪墊。
4 尚未形成成熟開發技術
可燃冰的勘探開發是一個系統工程,雖然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開發技術方案,但人類在鉆探和開采實驗中,還是做出了許多探索。
可燃冰開采,主要圍繞著“破壞”可燃冰的生成和生存條件來進行,包括以下幾種:
熱激發開采法:直接對可燃冰層進行加熱,使其溫度超過其生存平衡溫度,從而分解為水與天然氣。這種方法經歷了直接向天然氣水合物層中注入熱流體加熱、火驅法加熱、井下電磁加熱以及微波加熱等試驗發展歷程。但這種方法熱利用效率較低,尚有待進一步完善。
減壓開采法:減壓開采法是一種通過降低壓力促使可燃冰分解的開采方法。減壓途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采用低密度泥漿注入鉆井達到減壓目的;另一種是當可燃冰層下方存在游離氣體時,通過泵出游離氣體來降低天然氣水合物層的壓力。減壓開采法成本較低,適合大面積開采,是天然氣水合物傳統開采方法中最有前景的一種技術。
此外,還有化學試劑注入開采法、二氧化碳CO2置換開采法、固體開采法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可燃冰雖有“清潔能源”之稱,但一旦泄漏依然可能引發不可逆轉的環境災難。因此,可燃冰要真正成為替代能源,關鍵還在于能否進行即安全又可持續開采。這也是各國一再推遲開采時間表的重要原因。
延伸閱讀
我國可燃冰資源十分豐富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的海洋大國,我國海底可燃冰資源十分豐富。我國從1999年就開始對“可燃冰”進行實質性的調查研究。在南海西沙海槽等海區已相繼發現存在可燃冰。2005年4月14日,我國宣布,在我國南海,發現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可燃冰”碳酸鹽巖分布區,其面積約為430平方公里。
2007年,我國自主建設的第一艘“可燃冰”海洋調查船“海洋六號”下水,標志著我國“可燃冰”調查全面展開。
此外,我國陸上可燃冰勘探也取得可喜進展。2009年9月25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在青海省祁連山南緣永久凍土帶、天峻縣木里鎮成功鉆獲可燃冰。這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中低緯度凍土區發現可燃冰的國家,也是繼俄羅斯、加拿大、美國之后,在陸域通過鉆探獲得可燃冰樣品的第四個國家。
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凍土大國,凍土區總面積達215萬平方公里,具備良好的可燃冰賦存條件和資源前景。據科學家粗略估算,遠景資源量至少有350億噸油當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