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加注中石化1號生物航空煤油的東方航空空客320型飛機在經過近一個半小時的飛行后,平穩降落于上海虹橋國際機場。這標志著中國自主研發生產的生物航煤用于商業客機的首次試飛取得成功。由此,中國成為繼美國、法國、芬蘭之后第四個擁有生物航煤自主研發生產技術的國家,中石化則成為國內首家擁有生物航煤自主研發生產技術的企業。
據悉,中石化航煤研發工作啟動近4年,2012年以餐飲廢油,俗稱“地溝油”為原料生產生物航煤產品,此次試飛所使用的生物航煤即由該裝置生產。
“多年來,中國石化在生物航煤、生物柴油等生物質燃料的研發應用方面始終走在國內前列。”中石化新聞發言人呂大鵬表示,“目前中國石化的航煤產量占到國內產量的70%。下一步我們將在各方的支持下,加快推進生物航煤的商業化應用。”
不過,生物航煤大規模進入商業運用、拿到“準飛證”還需要過“適航審定”關。目前,中國民航局開展的中石化1號生物航煤適航審定工作已進入適航頒證前的審議階段。全部適航審查通過后,民航局生物航煤適航審定委員會將頒發中國第一張生物航煤生產適航許可證。屆時,中石化將成為國內第一家擁有生物航煤生產許可證的企業,生物航煤產品可以進入商業化應用。
至于生物航煤與傳統航空燃料在安全性上的差別,中國民航局適航審定委員會對試飛結果進行了評議:此次飛行與使用傳統航空燃料沒有區別。這無疑為生物航煤商業化掃清了最重要的障礙。
生物航煤市場前景廣闊。目前,我國已成為年消費量近2000萬噸的航空燃料消費大國。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預測,2020年生物航煤將達到航油總量的30%。此次中石化成功自主研發生物航煤首先開辟了生物燃料的生產技術路線,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生物航煤自主研發生產技術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拓展了原料來源,成功開發出了餐飲廢油生產生物航煤的工藝技術,解決了餐飲廢油科學合法、高效利用的難題,走出了一條餐飲廢油資源化綠色利用的新路,有助減少溫室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