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廣州石化重油催化裝置開始按計劃停工檢修,該裝置在本周期共創三項長周期運行紀錄:一是主裝置連續運行1425天,比上一周期紀錄延長 42天;二是首次實現氣壓機連續運行時間與主裝置達到一致;三是煙機連續運行1009天,創集團公司催化煙機運行最長周期紀錄。
廣州石化重油催化是1990年建成投產的一套老裝置,能取得如此的成績實屬不易。該裝置曾在集團公司催化裂化“安、穩、長”運行競賽中多次獲得好成績,但近幾年來,隨著各大煉廠在催化裂化裝置積極采用新工藝,并實現大型化,相比之下,廣州石化重催裝置在技術上已落伍,加上設備老化、原料劣質化、原油性質波動等實際,要實現長周期運行可謂困難重重。
為實現裝置達到“四年一修”的運行目標,廣州石化各相關專業聯合成立“關鍵設備專家特護小組”,定期對重催煙機和氣壓機的穩定運行進行攻關,采取有效手段及時解決設備運行中存在的問題,使關鍵設備和主裝置的長周期運行取得新的突破。
維持催化煙氣長周期運行一直是集團公司設備管理中的難點,重催裝置自上一周期檢修開工以后,煙機僅運行266天就因為轉子嚴重結垢、導致軸振動大而停機。為從根本上解決煙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攻關小組除了要求設備和機、電、儀各專業繼續做好機組的日常運行維護以外,認真對煙機以往的運行記錄進行分析總結,發現軸振動波動主要由煙氣的溫度、壓力變化而引起。針對這一問題,攻關小組從改善工藝運行質量上下功夫,通過進一步規范精細操作,使再生煙氣的壓力波動和超溫現象大幅減少。同時借鑒兄弟裝置經驗,調高煙氣入口溫度指標,杜絕煙氣超溫噴水情況發生,減少轉子結垢和保持轉子平衡,最終成功克服裝置運行末期旋風分離器工況下降,煙氣粉塵濃度不斷升高等難題,實現煙機運行時間取得歷史性突破。
2012年以來,隨著氣壓機運行時間的延長,軸位移出現不斷增大的趨勢,攻關小組經過不斷優化調整,摸索出在合適的機入口壓力和適當的密封氮氣用量情況下控制軸位移增大問題,實現了氣壓機的長周期運行。在此基礎上,技術人員總結制定出《氣壓機位移安全運行方案》,為生產操作提供指導,對預防軸位移惡化和杜絕停機事件發生起到重要的作用。
該裝置根據不同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為操作工制定崗位學習計劃,鼓勵職工跨崗位跨系統學習。在裝置長周期運行紀錄不斷刷新的同時,一批技術核心團隊也在不斷成長,如今,該裝置擁有技師及以上人員9人,占職工人數比達到20%,高級技師陳杰文榮獲“南粵技術能手”稱號,成為名副其實的“機王”,這批高素質團隊成為裝置長周期運行的重要保障。目前,該裝置正利用停工檢修的機會,對重點機組進行全面的體檢和修復,為下一階段裝置的長周期運行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