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頁巖氣革命加速了日本天然氣戰略體系的調整,日本積極實踐著其確保氣源、掌控運輸、謀求定價、拉動經濟的戰略布局。
近來,東亞好似饕餮般地將液化天然氣(LNG)當成了大餐。
其中,日本2010年LNG進口量不到7000萬噸,2011年因地震后用LNG發電取代核電,致使LNG進口量達到8000萬噸,2012年又增至近8700萬噸,未來還有增長空間;在韓國,其天然氣公司也要從2020年起將加拿大的LNG年進口量增至350萬噸;在中國,需求也在穩步增加。
由于全球天然氣供需結構嚴重失衡和運輸系統投資風險極大,致使全球包括LNG在內的天然氣價格間高低比竟高達數倍。亞洲LNG市場不僅成為生產國廝殺的戰場,也成了消費國固守的陣地。而日本為了獲得在亞洲LNG市場上的競爭優勢,正大刀闊斧地進行戰略性布局。
為了開拓氣源,4月底,日本經濟產業省大臣在訪問美國時,懇求奧巴馬政府改變向日本出口天然氣時必須由美國能源部批準的程序,欲突破美國對天然氣出口的管制。5月初,安倍晉三首相突訪俄羅斯、沙特、阿聯酋等國時,通過攜帶日元援助、整套裝備技術謀求換取穩定的油氣供給。
為了保證運輸安全和獲得價格指數,1月份,日本萬國造船與IHI海事聯合造船合并為日本海事聯合造船。4月份日本三菱重工與石川島播磨重工重組為日本液化天然氣(LNG)船建造企業公司,使LNG船年產能力達到8艘。這兩項結構和戰略性的重組,實現了日本LNG造船企業的“東山再起”。其強強聯手不僅打破了國際LNG船制造市場絕大部分由韓國船企壟斷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在消化其國內LNG船訂單的同時,借美國頁巖氣革命的東風分享了韓國船企的訂單,實現LNG造船業的復興。
為了謀求東亞甚至是全球的定價權,日本正在啟動建立LNG期貨市場的計劃。日本經濟產業省貿易政策司主管石崎隆透露,將推出LNG期貨合約。該合約將以美元現金結算,價格則以交付給日本的現貨LNG 船貨的價格指數為基礎。雖然該期貨將不進行實物交割,但合約允許期貨轉現貨交易(EFP)。EFP是簽訂現貨買賣合同的雙方,向交易所提出申請,以同一價格買入和賣出期貨合約,經交易所批準后,不需再通過買賣競價,而是以該申請價格,使其申報的期貨買賣合約成交的交易。這樣,不僅降低了實體用戶的價格波動風險,還增強了對價格的話語權。
美國頁巖氣革命加速了日本天然氣戰略體系的調整,日本積極實踐著其確保氣源、掌控運輸、謀求定價、拉動經濟的戰略布局,最大限度地以期貨等金融工具定價和鎖定、轉移價格風險,以期實現對日本幕府經濟的運氣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