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油田古城油礦在泌淺10區首次使用氮氣輔助面積注汽獲得成功。古5914井區日產量由過去的2噸提高到目前的9.7噸;古59124 X 1井區日產量由原來的6.7噸提高到8.7噸,目前正在進行第二輪氮氣輔助面積注汽。
泌淺10區是1998年投產的熱采開發區塊,具有典型的“淺、薄、稠、松、散、小”特點,經過20多年的開發,已進入高含水開發后期,剩余油分布日趨復雜、分散,身上的“疾患”越來越多,油井吞吐效果逐步變差,油井汽竄、出砂、水淹日益加劇,被專家稱為難啃的“雞肋”。2012年7月,泌淺10 區東部一口更新井古51924X1井投產,截至當年10月,實施2次熱處理后,階段產油199.4噸,日均產油3.4噸,生產效果相對較好。但該井于當年 10月29日實施周期注汽后,鄰井古52023井發生蒸汽汽竄,古J51925井、古J51923井、古52025井發生氮氣氣竄。井區日產油量由17噸降至6.8噸,累計影響產量223噸。之后,泌淺10區IV9層形成加大面積汽竄的就有7個井區。汽竄井區一方面表現為注汽后不出液,產能增加幅度小;另一方面表現為汽竄后增油時間短,產量周期遞減快。
面對這種局面,古城油礦技術人員潛心鉆研,大膽創新,將氮氣輔助面積注汽技術應用于汽竄井區獲得成功。
據古城油礦地質組長孟繁森介紹,氮氣輔助面積注汽技術是以提高井區產量為著眼點,在注汽前“舍”棄小部分遞減階段油井的產能,對井區內油井先期注入氮氣,封堵汽竄通道;然后通過優化注汽組合,對汽竄最為嚴重的油井實施周期注汽,以提高蒸汽有效波及體積,改善吞吐效果;最后再對井區內周期末有產量的油井實施短期熱處理,提高地層溫度,加熱近井地帶原油,再對井區內所有油井進行放噴轉抽生產,獲得井區整體產量。
今年1月5日,氮氣輔助面積注汽技術首先在古51924X1井區進行試驗。注汽前,古城油礦對古J51925井、古52025井、古 51926X1井、古J51927井先期注氮氣,古52023井、古51924X1井組合周期注汽,注汽結束后對注氮氣井實施熱處理注汽。實施過程中,古 51924X1井常規注汽效果均有明顯提高,初步判斷汽竄通道得到有效封堵,提高了蒸汽的有效波及體積。實施后日均產油10.6噸,累計產油820.8 噸,與措施前相比井組日增加產能9.3噸。
古51924X1井區氮氣輔助面積注汽技術取得成功后,古城油礦借鑒經驗,繼續擴大試驗規模,將氮氣輔助面積注汽技術應用于泌淺10區中心汽竄井區。4月19日,古城油礦優選古5914井區繼續實施。井區注汽前對古新51013井、古新51015井等6口井注氮氣,然后對古5914井 、古5913井等4口井進行周期注汽,最后對古新51013井、古新51015井熱處理注汽。目前,該井區日產量已經達到9.7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