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頁巖氣開采技術的發展因成本低、儲量大的特點讓各國的視線轉到新能源領域,傳統能源已經不再是最優的選擇。沿襲幾百年的全球石油天然氣能源格局將發生根本性逆轉。毋庸置疑,北美乃至整個西半球,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開發正在掀起一股熱潮。
那么,誰將受到這股浪潮席卷?
首當其沖的將是中東。動蕩的局勢、不可再生能源的儲量下降,以及頁巖氣等新能源技術的普及導致油價下降,意味著轉型艱難的中東將失去賴以生存的經濟支柱。
局勢逼迫中東必須未雨綢繆,邁出艱難的轉型步伐。但該往什么方向轉仍是一道待解的難題。除了靠賣石油這種“殺雞取卵”的方式換取短暫的經濟收入,中東發展其它經濟的劣勢顯而易見:自然環境惡劣、耕地面積不足嚴重制約農業發展,政治軍事動蕩導致經濟發展難以持續,宗教信仰的束縛和教派沖突導致市場狹小而且割裂。
中東國家的支柱性產業依然為石油和天然氣的原料生產以及石化工業。中東大多數國家雖然利用石油賺取了大量美元,人均GDP遠遠高于其它發展中國家,但這些資金一方面大量外流,一方面集中于少數富豪手中,并沒有充分用于國家經濟建設中。中東地區不僅工業欠發達,更致命的弱點是市場狹小,人們的消費觀念相對保守,外加上連續多年的政局動蕩,總體上來講本身對外資不具有較大的吸引力。與此同時,中東國家發展金融也步履維艱,資金融通能力低,金融業難以發展,更難以與世界接軌。
其次,受到沖擊最大的是俄羅斯。十幾年來將石油貿易作為經濟增長外部引擎的發展方式或難以為繼。俄央行數據顯示,隨著進口超過石油出口,俄羅斯的貿易盈余將在2015年之前消失。這種預測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期基本相符,即到2016年,俄羅斯的經常賬戶將從盈余變為小額赤字。雖然深知嚴重依賴能源出口的風險,并且已經有了明確的經濟改革的方法和措施,但俄羅斯經濟轉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多利益關系需要協調。短期內,俄羅斯經濟高度依賴能源出口的格局不會改變。所以,俄羅斯仍會繼續依賴能源出口,并且將重點開發亞太市場,特別是發展與中國的合作,開展與中亞、中東的競爭,拓展不同的運輸方式。與此同時,俄羅斯加大了其爭奪北極能源的力度和決心。今年2月底,普京簽署北極開發戰略規劃綱要,建議將北極大陸架的油氣資源納入俄羅斯能源資源儲備基金,以此彌補2020年后可能出現的產量下降。
由于美國的“頁巖氣革命”,挪威政府已經意識到過度依賴能源的危險性,并多次強調經濟轉型。4月4日,挪威央行行長在小范圍的內部會議上強調,挪威必須加快轉變主要依賴石油天然氣支撐經濟發展的格局,以保證挪威經濟的穩定快速發展。如同40多年前一樣,當發現豐富的巨大的北海能源寶庫時,謹慎的挪威人準備更加有計劃地利用這些資源。他們決定將大多數石油收入投入政府養老基金,把眼前的收益留給后代使用,并避免巨大的現金流入攪亂國內其它產業。歷史證明這樣深謀遠慮的意識值得借鑒。沙特阿拉伯、尼日利亞等產油國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卻深受“石油魔咒”之苦,其它產業凋零、貧富分化嚴重、許多人生活困苦。而挪威以富于預見性的石油政策儲備了4.15萬億挪威克朗的能源出口收益。這筆收益不僅能維持挪威國家福利體制的繼續運轉,而且將為發展后石油時代的新產業奠定轉型基礎。這樣,挪威把一種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轉變為全民的、可持續的金融財富。
“頁巖氣革命”將改變世界能源格局,傳統的石油生產大國將面臨嚴峻考驗挑戰。好在頁巖氣等新型能源取代傳統能源尚需時日,石油輸出國還有時間抓住機遇,加快轉型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