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位于印尼的14口油氣井井場入口,遭到當地政府封鎖,“原因是(當地政府)并未向其(中石油)發放(這個開采區的)地點許可”。
對此,中石油總部相關人士以“并未收到這方面消息,要進行核實”為由,婉拒了記者采訪要求,一位常年赴外作業的中石油人士王先生坦言:“發生這種事也很正常。”
據了解,中石油的這些油氣井位于蘇門答臘島上,此前公司已獲得印尼中央政府的勘探開采批準,然而當地的地方政府卻還是關閉了中石油的井場。
“國外并不像國內,擁有很好的法律規范制度,它們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間對資源收益權的爭奪十分激烈。”王先生說。
2008年前后,伊拉克上游區塊面向國際招標,中石化就被擋在競標大門之外,就是因為伊拉克中央政府認為,中石化在未獲得伊政府許可下,“私下”與伊拉克庫爾德地方政府簽約開采油田。
印尼是東南亞重要的產油國,二戰時期日軍正是貪圖這里的油氣資源,才最終將其戰略進攻方向從進擊前蘇聯西伯利亞地區轉向了東南亞。
相關機構數據顯示,這里石油儲量達1200億桶,主要分布在蘇門答臘島、爪哇島、加里曼丹島、西蘭島和伊里安查雅等地,此外這里還擁有巨大的天然氣儲量,約有123589兆億立方米 (相當于206億桶石油)。
“所以2005年以前我們就已到印尼去進行勘探開發了,并已經擁有多個采油區塊。”王先生稱。
此次遭到關閉的井場每天生產433桶石油和大約1100萬標準立方英尺的天然氣,27日一個名叫“東丹戎查朋”的地方機構,以未獲得它們的許可證為名,下令關閉中石油在其轄地內的這座井場,并沒收了中石油在當地的土地證。
中石油在當地發言人稱,2012年東丹戎查朋政府就要求中石油每天提供500萬標準立方英尺的天然氣,以滿足當地電力供應對于日產量只有 1100萬立方英尺的這座井場而言,東丹戎查朋政府所要的實在是太多了;即便中石油滿足了它,后面還要支付印尼中央政府的相關石油開采油氣稅收呢!
對于東丹戎查朋政府的做法,印尼中央政府提出批評,并要求它撕掉入口的封條。印尼油氣監管機構SKKMigas的發言人Elan Biantoro稱,東丹戎查朋政府的做法已經越權。
其實在世界百年石油開采史上,這類案例是層出不窮,埃克森美孚、殼牌等老牌跨國石油公司都在一級級資源所在國的要求下,不斷抬高它們付給資源國的收益回報,目前沙特、伊拉克等國已完全收回了資源所有權,而采用“勞務服務合同”的模式,將石油開采商完全排除在分享油氣收益的行列外。
“中國油企進入國際市場晚,只能在蘇丹、印尼等國內政局比較混亂的地區獲得資源收益分享的權力,因此遇到這種事情也很正常。”王先生坦言。
他認為,下一步就是中石油與印尼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之間展開博弈談判,在利益共享的前提下,各自退讓叫價,謀求共贏。
然而這種“共贏”,也許只是中石油單方面付出更大成本,讓印尼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分享收益,畢竟中石油是在印尼的國土上謀求自己的發展。
5月23日,中石油新任董事長周吉平稱,中石油已是排在沙特阿美、伊朗國家石油公司和埃克森美孚之后的第四大原油開采商,甚至在原油天然氣的開采量這個單項指標上還超過了埃克森美孚。
然而,他卻忘記將中石油的收益與前三家做個比較: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中石油利潤總額為1392億元人民幣,凈資產收益率為10.84%;同年埃克森美孚前三季度收益即達34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00億元),此外,當期埃克森美孚還通過股息和回購在外流通股的方式,向股東派發了近230 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