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歐盟宣布針對中國光伏產品實施“分階段”征稅方案,中歐光伏貿易爭端新一輪談判有望近期重啟。在經歷數月“折騰”后,真心希望歐盟能以更大誠意和理性對待談判,避免“雙輸”局面。
中歐互為重要經貿伙伴,雙邊貿易額巨大,出現一些貿易摩擦是正常的,關鍵在于如何妥善處理,而對話磋商是中國和大多數歐洲國家的選擇。中方一直在為架起順暢的對話渠道而努力,但遺憾的是,歐盟有關方面卻一直不能以誠相待。
5月,歐盟委員會直接回絕了應邀前往布魯塞爾談判的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提出的解決方案,對中方談判工作組提出的問題也置之不理。了解談判進程的有關人士介紹說,歐方人員在談判過程中“態度極為強硬”,“沒有表現出絲毫的靈活性”。
歐盟委員會此番決定將稅率從此前一直堅持的47.6%暫時降至11.8%,釋放了一點積極信號。歐盟委員會說,如果兩個月內雙方能達成妥協,懲罰性關稅將停止征收。業內人士認為,雖然11.8%的關稅對中國企業來說依然是沉重打擊,但歐盟委員會暫時“松口”,似乎讓人們看到有通過談判解決爭端的可能。
歐盟委員會貿易委員德古赫特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以友善的方式解決光伏貿易爭端,是歐中雙方的最佳選擇。”我們希望歐盟委員會言行一致,不再漫天要價,不再咄咄逼人,而是心平氣和地聽聽中國企業的聲音。
同時,希望歐盟委員會從歐盟整體經濟利益和中歐經貿關系大局出發,傾聽大多數歐盟成員國的聲音和歐盟光伏業界的呼聲。
經過半年多的辯論,歐洲業界、學界、政界的主流觀點認為,歐洲光伏產業的比較優勢體現在設計、研發、服務、設備制造等方面,而對中國光伏產品征稅,不僅無助于解決歐洲在光伏生產領域的天然劣勢,反會因光伏市場的萎縮導致大量失業。
歐洲獨立經濟研究機構近期的研究顯示,如果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歐盟3年內最多可能失去20多萬個就業崗位和272億歐元(約356億美元)的“附加值”。據了解,歐洲光伏生產企業僅吸納8000左右就業人員,而光伏設備安裝、售后服務、光伏發電等上下游企業則創造數十萬就業。
歐盟成員國對歐盟委員會的征稅提議也是“反對者眾”。據透露,包括德國、英國在內的18個歐盟成員國反對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僅有4個國家支持。對歐洲來說,光伏產業奉行保護主義損人不利己,希望歐盟委員會能像大多數歐盟成員國一樣,保持清醒和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