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5日,成城股份推出新增發方案, 新方案與此前推出的重組盛鑫礦業定增方案截然不同,舍棄煤炭轉而攜手中煤地質進軍頁巖氣業務。較之利潤微薄、后繼乏力的煤炭業務,反觀頁巖氣市場持續升溫,利好政策陸續出臺,成長性和潛力兼具的市場聯合中煤地質的技術與經驗, 經此一舉,成城股份戰略轉型的布局逐漸清晰。
此次非公開發行股票價格為4.68元/股,發行數量為3億股,募集資金14.04億元將于增資貴州成城能源、與中煤地質合作設立項目公司,進軍頁巖氣勘探。增發對象除了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成清波,還有上海芮森、上海乾灝、上海躍慧三家私募加入。
令市場感到疑惑的是增資目標的忽然改變。今年2月2日,成城股份發布公告稱,計劃增發12億股,募集資金45億元用于收購并增資貴州盛鑫礦業。據當時披露信息顯示,成城股份已于1月15日與盛鑫礦業集團的股東簽署《股權轉讓框架協議》,擬購買盛鑫礦業100%股權。公開資料顯示,盛鑫礦業“主攻”煤炭資產,已先后與8家貴州當地煤礦企業的投資人簽署了轉讓協議,其中多家美光設計規模達到30萬噸/年, 已評審備案煤炭資源保有儲量累計達2億噸。
復牌之后,成城股份忽然宣布貴州盛鑫礦業收購終止,新的收購標的變成去年開始炙手可熱的頁巖氣項目。公告宣布原方案的終止原因是“被收購資產出現權屬糾紛”, 然而有媒體曝光,原因除了所述權屬糾紛外,亦有雙方對最終交易價格無法達成一致的因素,導致成城決定另選“優質資產”。
此次增發細節顯示,成城股份并非欠缺籌資能力,而是缺少能夠支持未來5-10年業務發展的戰略性項目。作為“去商業地產,轉型能源產業”的第一步,盛鑫礦業和煤炭行業的成長性顯然并不太令成城股份滿意。
2012年下半年以來,宏觀經濟疲軟、 煤炭消費增速放緩、 進口煤沖擊的疊加效應導致煤炭企業業績普遍不振。除中國神華2012年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5.93%外,中煤能源、兗州煤業等的凈利潤均現下滑。中信證券分析師祖國鵬認為,“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規模以上企業今年前兩個月數據看,營業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煤炭企業中,虧損企業的比例已從去年同期的18%上升至23%,累計利潤總額同比下降34.85%。”
需求不振持續,庫存高企,今年一季度我國進口煤炭同比再度增加30.1%,煤價回暖暫不可期。
短期來看,接手盛鑫礦業并不能實現良好的利潤水準,遠期而言,這一市場又已擁擠不堪,缺乏成長性和潛力。難怪成城股份急剎車,另覓機遇。
頁巖氣的商業化在中國尚無成熟模式,比之雖然痼疾纏身但產業鏈條早已成熟的煤炭行業,頁巖氣的商業前景帶有更多不確定性。作為全球第二大頁巖氣儲量國家,我國也已把大規模開發利用頁巖氣列為國家能源結構調整戰略的重要部分。《頁巖氣“十二五”規劃》也指出,“十二五”期間,我國要基本完成頁巖氣資源的評價。
隨著國土資源部去年兩次招標,頁巖氣開發明顯加速,上市公司紛紛借此進軍這一新興能源行業,頁巖氣概念板塊正在成型。
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堅定了成城股份開采頁巖氣的決心。 6月6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出公告稱,油氣田企業從事煤層氣、頁巖氣生產以及為生產煤層氣、頁巖氣提供生產性勞務,繳納增值稅可與開發石油、天然氣一樣適用 17%的稅率。 加之攜手中煤地質,成城股份在地礦勘探、頁巖氣、煤層氣的開采經驗方面獲得了多種稀缺技術和資源,前景更為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