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國頁巖氣開發目標能否實現,業界有分析人士對此持懷疑態度。能源行業高管及分析師表示,由于首批頁巖氣田開發進度慢于預期,中國不太可能實現其設定的2015年頁巖氣產量目標。這引發人們質疑這種對中國能源未來非常關鍵的資源的前景。
據了解,中國頁巖氣的技術可采儲量在世界上居首位,相當于加拿大與美國儲量之和,但國有企業占主導地位的中國油氣行業對頁巖氣的實際開采進展緩慢。北京曾嘗試通過對一些頁巖氣區塊的公開招標,向油氣行業引入競爭并吸引新的投資方,但這些項目迄今沒有一個取得商業成功。
中國政府設定的2015年頁巖氣產量目標是65億立方米,占中國天然氣產量的2%。但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認為,這一目標無法實現。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說:“一開始,我們都認為這一目標相當容易實現。”他指出,這是一個比較低的前期目標。
林伯強說:“但從目前形勢判斷,這一目標看起來不那么容易實現。”
作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中國希望通過開發國內的頁巖氣儲量,減少對進口石油、煤炭及天然氣的依賴。然而,無法實現頁巖氣初期產量目標的可能性凸顯中國的任務多么艱巨。阻礙中國頁巖氣開發的因素包括:缺少有經驗的技術人員、針對管道接入的法規繁多以及地質結構復雜。復雜的地質結構令中國的頁巖氣開采成本相對高昂。
另一個阻礙投資的因素是,政府制定的氣價多年來一直被人為控制在低位。但是,北京上周宣布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上調15%,此舉可能會加快中國的頁巖氣開發進度,而各家企業也為此振奮。
英國咨詢企業伍德-麥肯茲公司中國天然氣問題研究部主任加文·湯普森說,天然氣價格上調會令更多投資流向頁巖氣領域,但投資速度可能不足以實現2015年的產量目標。
過去幾年,中國鉆了大約100口頁巖氣探井,而美國每年鉆8000口頁巖氣井。
中國主要的石油企業正準備在四川省開始進行商業性頁巖氣生產。中國石油(8.04,-0.06,-0.74%)天然氣集團公司上個月宣布,該公司已開始建設連接一個頁巖氣田與一條主要管道的首條天然氣管道。
北京大學清潔能源研究院院長張東曉也表示2015年的頁巖氣產量目標不太可能實現。他說:“中國去年僅生產了0.5億立方米頁巖氣。如果你想在兩年內把這一產量提高129倍,這很困難。”
張東曉說:“即便短期目標無法實現,但(頁巖氣的)遠景仍然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