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天然氣工業經歷了上百年的發展歷史,目前已建成50萬公里的長輸高壓管道,超過300萬公里的城市配氣管道,地下儲氣庫的儲氣能力達到1400億立方米。美國天然氣市場發育成熟,這為美國建立競爭性的天然氣價格機制創造了條件。
20世紀70年代在政府管制價格的情況下,由于天然氣價格沒有及時反映生產成本和供求情況,美國一度發生了天然氣供應短缺,這促使美國政府對天然氣工業進行改革,主要措施包括逐漸解除對井口價格控制直到完全解除對井口價格管制并強制要求管道實行公開準入,通過這些措施,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初建立了“氣與氣(供應商與供應商)”競爭的競爭型天然氣市場。
在通過管道公開準入方式建立的氣與氣競爭市場中,管道運輸價格(包括儲氣服務價格)受到政府嚴格監管,天然氣價格則完全通過市場競爭形成。目前美國的天然氣市場已發展成為高度競爭的天然氣市場,天然氣主要通過短期合同交易,天然氣交易價格通過市場交易中心由眾多買方和賣方競爭形成。無論是當地的管道天然氣還是進口LNG,交易價格都與市場交易中心的價格指數掛鉤。
需要說明的是,近兩年美國天然氣價格是在多年高企后的回落。本世紀初,北美市場與歐洲和亞太市場一樣,天然氣價格隨油價持續上漲,2008年紐約天然氣期貨價格一度達到每立方米折合人民幣3.3元左右,居民終端價格達到每立方米約4.7元左右。氣價大幅上漲刺激了社會投資的積極性,眾多企業紛紛投身于包括頁巖氣在內的天然氣勘探開發,掀起了美國頁巖氣“革命”,極大地釋放了頁巖氣產能,改善了市場供求,進而促使天然氣價格快速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