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塔里木盆地油氣增儲上產大會戰”中,西北油田分公司工程技術研究院嚴格按照“關鍵技術超前儲備、瓶頸技術集中突破、成熟技術規模應用”的原則,堅持自主創新與借腦引智相結合,單項技術創新與集成創新相結合,積極搶占打研攻關“制高點”,打造成龍配套的技術系列,為“上產大會戰”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其中,鉆井技術方面,技術人員通過優化鉆井工藝,優選造斜段、穩斜段鉆頭,優選MWD測量儀器及定向螺桿,側鉆井鉆井提速效果明顯,側鉆井平均機械鉆速較2012年提高15.35%;通過推廣應用三級結構和PDC鉆頭+螺桿鉆井工藝,優化PDC鉆頭材質、復合片及結構設計,塔河主體區塊完鉆 107口井,平均完鉆井深6144.49米,平均機械鉆速同比2012年提高5.04%,平均鉆井周期較2012年同期縮短7.45%。
儲層改造技術方面,針對新投產的躍參區塊儲層埋藏深的改造難點,技術人員通過優選高溫膠凝酸、地面交聯酸,進行巖石力學實驗和地破壓力實驗求取地層參數,綜合多種措施降低施工壓力等工藝,成功實現了對該地區的針對性改造。目前該區已成功開展7口井現場試驗,其中5口井獲得高產油氣,壓后平均日產油能力35.9噸/天,累計增油19813噸。
采油技術方面,不斷加大注氣三次采油工藝技術攻關,在注氣三次采油方面,通過工藝配套、參數等優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至目前,實施注氣60 井次,有效58井次,有效率97%;目前開井31口,日產油347噸/天,累計產油3.2萬噸。此外,針對350型機抽井口無法滿足注氣壓力要求和70型采氣樹無法滿足注氣后轉抽生產的問題,技術人員還研制出了KQ78(65)-70型注氣采油一體化井口,避免注氣后再進行機抽生產作業,現場應用效果良好,有效降低了作業費用,提高了生產時效。
此外,在大修技術完井技術和油氣田防腐技術攻關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果。其中,開展大修作業29口井,累計增油1.6萬噸;TP159HF井再次實施裸眼分段改造,完井垂深6824米,再次創造了國內水平井分段完井垂深記錄;由該院防腐中心負責承擔攻關研究的有機氯脫除技術在塔河含酸原油系統中現場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并已投入正常生產,經過現場檢測,原油有機氯脫除率最高達到了96.7%,取得了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