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家壩電站蓄水發電,珙縣電廠、福溪電廠、向家壩—上海特高壓輸電工程、筠連礦區魯班山南北礦竣工投產;溪洛渡—浙西特高壓輸電工程加快建設;頁巖氣開發進展順利,宜賓市進入了“四川長寧—威遠”和“滇黔北昭通”兩個國家級頁巖氣示范區,由此,宜賓綜合能源深度開發基地初具規模。
福溪電廠
與此同時,宜賓積極實施“上大壓小”,淘汰電力落后產能,關停華電豆壩電廠(30萬千瓦)、華電宜賓發電公司機組(25萬千瓦),市政府還與華電集團議定2014年前關停黃桷莊電廠,既有效改善城市大氣環境,又為城市建設拓展了空間。
“上大壓小”實現電力產業升級
黃桷莊電廠曾對整個宜賓地區乃至四川的經濟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
盡管黃桷莊電廠20萬機組的裝機在運營期間不斷地提高排放標準,不斷地完善環保技術。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小參數的老機組,單機容量小、煤耗指標高、消耗大,要徹底根治排放,提高規模效應,就要面臨關停的現實。
早在年初的市兩會上,市政協委員、福溪火電廠副總經理蒲銳曾表示:實現能源產業升級和未來能源發展方向都應該關停小機組、建大機組、升級電廠,提高效率最重要的是加大對環保的投入。
宜賓市經信委能源科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關停不代表‘死亡’,而是更好地發展。比如珙縣電廠一期已經建成了,二期也在考慮中。關停小的,還可以上大的,上更加清潔環保高效的機組,不管從能源集約利用方面,還是從打造能源基地數量擴張的考慮,都是有利的。”
電網建設助力能源產業騰飛
記者從宜賓市經信委能源科了解到,現在四川的電力能源配比為:水電占70%;火電占30%,這是資源決定的,中國地形西高東低,四川水力資源豐富,水電的蘊藏量超過全國的20%。
該工作人員說,這樣的能源比例也有不利因素,汛期水量過大,水資源大于發電所需水量,造成水資源浪費。還有就是汛期過度發電,大量的電輸不出去,也會造成浪費。
現在向家壩水電站、溪洛渡—浙西特高壓工程,雙龍換流站的修建,使電網完善,保證了電力的輸送。
市經信委能源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宜賓一直都在大力發展火電,讓火電和水電相匹配。匹配的含義即:供電的電量大、供電穩定,一年四季比較平穩,才是優質的電源。他說,就像人的心臟,跳動平穩才健康。再加上其他新型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形成了水火配套網體系,優化了宜賓的電網結構,提高電網豐枯期水火調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