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政局穩定、儲量龐大的澳大利亞是全球能源巨頭趨之若鶩的主要投資國,但現今該國的吸引力正隨著勞動力短缺、澳元匯率高企等問題而日漸消弭,加上北美頁巖氣浪潮的強襲,澳天然氣項目的開發成本日益上揚,油氣公司越來越“吃不消”。
保守估計,以雪佛龍和埃克森美孚為首的多家國際巨頭押注在澳天然氣項目的投資超過1600億美元,這些項目已經因美國價廉量多的天然氣而危若累卵。業內普遍認為,一旦美國將產量“傾瀉而出”,將重新改寫全球能源市場的格局,屆時產氣大國澳大利亞或將無立足之地。
高庚成雪佛龍“散財童子”
雪佛龍手中的高庚項目(Gorgon)足以說明問題。雪佛龍目前推遲了該項目的擴建工作,這個曾被譽為皇冠上“珍珠”的項目現在更像是個“散財童子”,雪佛龍拿它既無奈又不舍。
作為高庚項目最大股東兼運營商,雪佛龍現在舉步維艱,另兩個合作伙伴埃克森美孚、殼牌也煩心不已,投巨資520億美元押賭這一項目,眼下卻陷入了可能虧本的困境。高庚氣田位于澳西北部皮爾巴拉地區距海岸70公里的巴若島(BarrowIsland)上,估計擁用50萬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儲量規模相當于美國近兩年的能源需求。
“去年我們曾計劃為高庚項目擴增第4個氣體加工設施,但因無法把握成本預算,現在不得不放棄。”雪佛龍澳大利亞公司負責人羅伊·克什沃辛斯基表示,“目前,超過1600億美元的LNG項目在建,但超過1000億美元的項目處于潛在風險中。”
克什沃辛斯基補充稱,高庚項目擴建工作將至少推遲一年,最早會在今年底公布最終決定。
數據顯示,高庚項目成本激增40%,首批高庚LNG貨船預計2015年出航,這比雪佛龍原計劃推遲了數月。殼牌剛退休的首席執行官傅賽透露,高庚項目面臨高達150億美元的成本增加,這導致投資回報率降低、現金流周轉越發緊張。
雪佛龍表示,這很大程度上歸咎于澳元走高,與2009年開工相比,澳元兌美元強勢升值20%,這使得在澳購買設備變得異常昂貴。此外,由于高庚氣田位于人員流動較少的偏遠地區,為了吸引更多勞動力,雪佛龍不得不提供豐厚的工資,加上澳西海岸是海龜和海鳥等珍惜物種的自然聚集地,環保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伍德賽德海外尋發展
另一個剛剛起步的天然氣項目Browse也遇到了發展挫折,項目運營商澳大利亞第二大油氣生產商伍德賽德 (WoodsidePetroleum)4月時以建設成本過高為由,公布了該項目天然氣出口加工廠報廢的計劃,稱Browse氣田的天然氣將不再被輸送至西澳沿岸詹姆斯·普萊斯角(JamesPricePoint)的陸上加工設施。
5月,伍德賽德最終決定擱置Browse項目,稱缺乏商業可行性。伍德賽德擁有該項目46%的股份,殼牌、英國石油公司(BP)以及幾家亞洲公司也是該項目股東。業內指出,這個投資成本高達470億美元項目的擱置,是澳天然氣繁榮到達頂峰的信號。
據悉,發現于1971年的Browse氣田,天然氣潛在儲量達到15.5萬億立方英尺,因投資、環保、技術等原因一直沒有正式開發。此前,中石油也曾有意競購該項目部分股份,但隨著澳天然氣產業投資日益艱難,最終沒能成行。
伍德賽德表示,將尋找新的浮式LNG技術處理海洋天然氣田,該技術是促使Browse項目重新開工的最快、最經濟的方式,不過仍然需要至少兩年的時間才有望重啟開發工作。
為了彌補進展緩慢的國內開發項目,伍德賽德決定尋求海外發展。首選目標國是以色列,去年該公司斥資12.5億美元收購位于以色列地中海域的利維坦油氣田(Leviathan)約30%的開采權。以色列能源與水資源部長沙洛姆5月時向伍德賽德首席執行官皮特·科爾曼保證,以政府將允許出口部分天然氣。在失去Browse之后,伍德賽德越來越依賴利維坦開發項目。
6月底,伍德賽德收購了愛爾蘭海域13個深水油氣勘探區塊的股權,旨在進一步壯大海洋油氣發展實力。消息稱,伍德賽德將收購Petrel資源公司位于愛爾蘭西南海域Porcupine盆地7個油氣勘探區塊85%股權,收購Bluestack能源公司在同一盆地上另外6個區塊90%股權。
高成本是硬傷
投建成本過高成為來澳做生意的油氣生產商面臨的最大挑戰。分析師指出,目前美國等地的天然氣價格持續在低位徘徊,天然氣買家出于能源供應安全考量,不一定非澳大利亞不可。
種種跡象表明,油氣公司對澳大利亞的胃口開始減弱。費氏全球能源咨詢公司(FACTSGlobalEnergy)顧問諾伊爾·倫納德指出:“目前,澳大利亞所有天然氣項目都是在建和擱置中,我們沒有看到未來1年或幾年的新項目投資決定,該國天然氣產業受到沖擊是不爭的事實。”
一直以來,澳大利亞絲毫不遮掩想成為LNG強國的野心,更是向亞洲天然氣供應樞紐的方向而努力,眼下該國有超過十個天然氣項目在建或規劃中,其中包括7座天然氣出口終端,分析師曾預計,這些努力將幫助澳大利亞趕超卡塔爾,到2018年成為全球最大LNG出口國。
然而,現實狀況是實現供應很難。成本急劇上升促使第一船貨物被迫推遲,直接拉低了開發商的投資回報率,同時對現有項目也造成負面影響。這些問題向油氣公司敲響了警鐘,促使它們縮回了在澳創建新項目的腳步。
澳天然氣項目的推遲給雪佛龍等油氣巨頭帶來了傷害性的影響,不僅使公司流動資金周轉風險加劇,未來和美國天然氣開發商在爭搶客戶上也處于不利地位。亞洲是美國和澳大利亞共同的潛在目標市場,該地區一直都通過簽訂長期合同進行天然氣交易,由于和持續走高的國際油價掛鉤,亞洲氣價相對較高,進一步凸顯了美國天然氣的低價優勢。
據悉,為了實現供應來源多元化,韓國天然氣公司(KOGAS)、日本大阪燃氣公司(OsakaGas)等大型LNG進口商都已經和美國簽訂了長期供氣協議,旨在緩解嚴重依賴澳大利亞和中東的情況。
“澳大利亞天然氣出口價只有達到25%的降幅,才可能與美國天然氣一爭高下。”英國能源咨詢公司WoodMackenzie顧問安德魯·麥克馬納斯表示,“現在天然氣產業的焦點集中在美國,首個出口項目正在該國進行中,我們預計未來還將有更多出口項目上馬。”麥克馬納斯預計,2020年美國每年將出口5000萬噸LNG,這相當于同一時段澳大利亞出口量的一半以上。
事實上,美國大多數天然氣出口項目都是在原有進口終端的基礎上建立起來,因為管道和油罐等基礎設施本就到位,使得從“進”轉“出”的改建工作變得異常順利,資金更是低于在澳投建新項目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