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關于“中石油或入主伊拉克巨型油田”的消息充斥著網絡,外媒報道稱,中石油正在做兩手準備,一邊與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討論西古爾納油田1號區塊(West Qurna-Phase 1)合作協議,另一邊又向俄羅斯最大私營油企盧克石油(Lukoil)拋出橄欖枝,旨在入股西古爾納油田2號區塊(West Qurna-Phase 2)開發項目。
截至發稿,中石油方面未能給予正面答復,該公司官網也未披露任何談判細節和最新進展。一直以來,國外油氣業對中國國有油企海外投資的關注度頗高,對于中石油或將再出擊伊拉克的傳聞更是上心不已。
中企存在感或將提升
路透社8月11日報道,中石油和埃克森美孚已經著手探討合作細節,但雙方均拒絕提供具體信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埃克森美孚的消息人士稱:“中石油將參與開發。”
去年,埃克森美孚與伊拉克政府發生了合約爭議,因此打算出售其在西古爾納油田1號區塊的部分股權。消息人士稱,今年3月,中石油和埃克森美孚就保留后者油田經營商地位一事進行了溝通。
目前,埃克森美孚擁有西古爾納油田1號區塊60%的股份,另一合作伙伴殼牌擁有少數股份,埃克森美孚計劃加速推進這個500億美元的開發項目。眼下,該區塊日產原油48萬桶。
西古爾納油田位于伊拉克南部石油重鎮巴士拉(Basra)西北50公里處,是該國石油產業擴張的重中之重,西古爾納可采石油儲量在100億 -150億桶之間,最高產量估計可達每天100萬桶,這一規模足以和目前全球已探明儲量最大、位于沙特的加瓦爾油田(Ghawar)匹敵。
外媒評論稱,中石油是美國推翻薩達姆政權之后第一家與巴格達簽署石油協議的外國公司,開發西古爾納油田將進一步提高其主導地位,且促使其成為伊拉克石油產業最大單一外國投資商。目前,中石油還擁有伊拉克哈爾法亞油田(Halfaya)和艾哈代布油田(Al Ahdab)的權益,同時計劃參與該國12月舉辦的納西里耶油田(Nassiriya)招標,與道達爾在內的52家國際油企一同競標。
也許是忌憚這一情況的發生,盧克石油改變了此前招攬中國石油(7.94, -0.02, -0.25%)巨頭的打算,或將中石油拒之門外。俄羅斯之聲網8月13日報道稱,盧克石油首席執行官瓦基特·阿列克佩洛夫透露,該公司可能不會與中石油就其加入西古爾納油田2號區塊進行談判。
去年,盧克石油宣布,已經和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達成協議,將后者在2號區塊18.75%的股份出售,選擇一位實力更強的油企替代挪威國油。阿列克佩羅夫曾明確表示,青睞亞洲合作方,特別是中國的石油企業,以確保未來石油銷售有一定的市場。
西古爾納油田2號區塊預計今年開始產油,2014年日產量有望達到50萬桶,估計潛在投資金額高達300億美元。
有分析師指出,鑒于西古爾納油田兩區塊的投資規模,中石油會擇其一,但伊拉克為外國投資商提供了很好的投資優惠條件,特別是那些熱衷于確保安全儲備以滿足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的國家,這或許會讓中石油難以很快下決定。
主要油田開發布局初現
伊拉克提振石油工業的決心越來越明顯。早在2009年,巴格達與國際石油巨頭簽署了一系列合同,旨在到2017年將該國石油日產量提高至 1200萬桶,同時成為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國。但因受到安全威脅和基礎設施落后的制約,伊拉克被迫重置提產目標,即2020年石油日產量達到900萬桶。
在伊拉克提產計劃的帶動下,國際油企在該國主要油田的投資開發布局逐漸明晰。
魯邁拉油田(Rumaila)由英國石油公司(BP)和中石油聯手開發,上述兩家公司于2009年6月聯合競得該油田20年服務合同。魯邁拉位于巴士拉以西50公里,儲量規模位居世界第6,分為南北兩部分,共占地1800平方公里,潛在總儲量約200億桶,是伊拉克總石油儲量的12%。BP 6月底發布報告稱,該油田日產量已經上升至136萬桶。
同樣位于巴士拉西部的祖拜爾油田(Zubair)也是一座世界級油田,已探明石油儲量約45億桶,目前日產量不到20萬桶。該油田由意大利埃尼集團(Eni)主導開發,其擁有32.81%的權益,其他合作伙伴包括美國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 Petroleum),持股23.44%;韓國天然氣公司(Kogas),持股18.75%;伊拉克國有米桑石油公司(Missan Oil),持股25%。埃尼預計總投資180億美元,5月時將日產量目標從最初的125萬桶降至85萬桶,稱會努力將這一產量水平維持15-20年。
巴士拉以北60公里的馬吉努油田(Majnoon),目前由殼牌和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聯合開發,持股比例6:4。數據顯示,該油田估計擁有230億—250億桶石油儲量,已探明儲量126億桶。6月底,殼牌在年度會議上透露,預計馬吉努油田的日產量年底前將達到17.5萬桶,2010年接手時日產量不到5萬桶。
基爾庫克油田(Kirkuk)是伊拉克老油田再開發計劃中的重點。該油田位于北部,發現于1927年,石油累計探明儲量超過22億噸,本世紀初日產量還曾達到90萬桶,而當前僅約26萬桶。1月,BP尋求和伊拉克合作再開發基爾庫克油田,旨在將其石油產量提高一倍。該油田最早開發于1935年,由伊拉克石油公司(Iraq Petroleum Company)主導,該公司為BP、埃克森美孚、殼牌等幾家油氣公司合資成立,在1925年至1961年間曾壟斷伊拉克石油生產和開發。
東巴格達油田(East Baghdad Field)由幾個小油田組成,長約11公里,寬約64公里,已探明石油儲量80億桶,預計開發后日產原油40萬桶。伊拉克和約旦公司去年展開了鉆井作業,同時與一個鉆井公司簽署了鉆取6口井的合同。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哈爾法亞油田(Halfaya),該油田位于伊拉克東部阿馬拉(Amarah),開發商包括中石油、道達爾和馬來西亞國油。哈爾法亞油田已探明儲量41億桶,預計日產量20萬—53.5萬桶。8月初,中石油啟動了該油田二期項目,預計2014年中完工,屆時將實現日產原油20 萬桶的目標。
其他油田開發情況分別為:米桑油田(Missan),開發商為中海油、土耳其國家石油公司(TPAO);格拉夫油田(Garraf),開發商為馬來西亞國油、日本石油勘探公司(Japex);巴德拉油田(Badra),開發商為俄氣(Gazprom)、TPAO、Kogas以及馬來西亞國油;卡雅拉油田(Qaiyarah)和那吉瑪油田(Najmah),開發商均為安哥拉國家石油公司(Sonangol)。